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陆地环境中,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分异是()
A. 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C. 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是甲中P地河谷及其附近的地质剖面图,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依据图文信息可知( )
A. P地河谷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B. P河位于北半球,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C. P河位于南半球,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D. P河水位上涨时,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
【2】有关Q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B. 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C. 农业地域类型以地中海式农业为主 D. 该海域冬季结冰很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丙 .
(2)简要说明甲处地貌形成的原因: ;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 地,理由是
(3)在图中②、③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 ;②是 ;③是 。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甲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半球。其中风带⑥的风向是 。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主要是受甲图中_______气压带和______风带(填数码)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材料一中,乙图所示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分布的规律是 。在材料二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
(3)材料二中B地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E处箭头代表风向,此时E地正值 季。分析此季节E地风向的形成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沿线自然带体现了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该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伊斯坦布尔的自然带是________。
(2)进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船只从我国出发时适宜的季节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________风,此时其东部沿海洋流的性质是________。
(4)试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区有一口 150 米深的矿井,采矿工人发现在井底每年能见到两次阳光,此井最有可 能位于( )
A. 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B. 温带地区
C. 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 D. 寒带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四川省和广东省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回答下面小题。
【1】四川省和广东省相比,在2000年至2010年间,对四川省人口变化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显著增加,城市化进程快
B. 人口性别比例进一步增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严重
C. 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及城镇人口比例增速较快,老龄化程度较重
D. 15—65岁人口比例增速最快,0—14岁人口比例下降幅度较明显
【2】分析广东省大于65岁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四川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广东省人口迁入量大,且迁入人口以15—65岁劳动力为主
B. 四川省近年来人口出生率显著升高
C. 广东省人口出生率明显升高
D. 四川气候条件优越,死亡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鬼城”通常指入住率低、空置率高、处处高房耸立的无人之城。这种现象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而频频出现,“鬼城”现象反映了城镇化突出的问题是( )
A. 工业化快于城镇化
B.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C. 土地资源利用率高
D. 城市文明的扩散过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水稻种植区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劳动力 B. 市场 C. 技术 D. 政策
【2】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
A. 土地石漠化、低温冻害 B. 土地盐碱化、旱涝频发
C.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D. 土地沼泽化、土壤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