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我国30°N附近的大陆东部某地A、B、C、D四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从以下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农业项目,并说明理由。
[备选答案:水稻、小麦、高粱、甘蔗、甜菜、棉花、椰子、茶叶、苹果、柑橘、蔬菜、花卉、渔业、蛋禽、乳牛]
(1)A区域: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2)B区域: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3)C区域: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4)D区域: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为102:00到107 : 100。下面图1是我国男女性别比,图2是我国各胎性别比。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图1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990年和2000年男女性别比都偏高 B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
C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 D 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关于图2中我国各胎性别比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三性别比>二胎>一胎 ② 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
③ 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 ④ 目前我国三胎现象还普遍存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赤道开始沿同—经线方向作水平运动,由于地球自转使物体运动而产生的偏向是
A.都向西偏 B.都向东偏
C.北半球角西偏,南半球向东偏 D.北半球向东偏,南半球向西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民政部2010年6月10日发布《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正处在老龄化社会的加速阶段。据此完成各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是( )
A.人口基数过大 B.男女比例失衡
C.人口增长率过大 D.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下列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后果的是( )
A.与印度相比,劳动力减少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
B.国防兵员不足 C.青年负担过重 D.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a、b、c B.d、e、f
C.a、c、e D.b、d、f
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
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农作物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十分密切,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各题。
图中乙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主要分布地区 ( )
A.东部低山丘陵区 B.西部沿海地区
C.中部平原地区 D.南部沿海平原
图中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图中丙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为我国沿某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疆域图(经纬度间隔为5°)上表示这条剖面线的是________,该线最接近的地理界线是____________。
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B.人口地理界线
C.400㎜等年降水量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2)描述A 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3)B地形区的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 ,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4)D地形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述该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8分)读世界两著名岛屿图,回答相关问题。
(1) 简述A岛的地势特点及判断理由。
(2) 评价B岛的水能资源开发条件。
(3) 2009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水温出现明显的异常升高现象,该现象被称为_____现象;受此现象的影响,A岛与其同纬度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分别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