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a圈层厚度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
①陆地大于海洋②平原地区大于高山高原地区③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④大致与地表海拔呈负相关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b圈层的特点是( )
A. 连续而规则 B. 连续而不规则 C. 规则而不连续 D. 不规则而连续
【3】c圈层的主要成分是( )
A. 氢气、氧气 B. 氮气、二氧化碳 C. 氧气、氮气 D. 氧气、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是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A~B与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 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_______C~D线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地形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 499 m B. 2635 m C. 3299 m D. 1122 m
【2】图示地区
A. 可能位于我国江南的低山丘陵地区
B. 如果发育有大河,干流大致流向东北
C. 是一个盆地,可以建成水库
D. A处发育有小河流,大致向北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泰国是个洪涝灾害多发的国家,而我国云南省也经常发生旱灾。两地旱涝灾害频发的共同原因是
A.台风活动频繁B.锋面活动频繁
C.气温变化大D.季风的不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________℃;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_______℃和________℃。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河套灌区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这两个阶段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土壤盐碱化日趋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下图为河套灌区区城图。
(1)简述河套灌区水渠密布的原因。
(2)说明河套灌区进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及其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3)试为河套地区促进农业良性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上升到__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________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________时以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
A. 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 B.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C. 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