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是66°34′。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23°26′N,180° B. 23°26′N,0°
C. 23°26′S, 0° D. 23°26′S,180°
【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A. 6月22日8时 B. 12月22日20时
C. 6月22日20时 D. 12月22日8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左图所示节气太阳光照图转绘到下图中。
(要求:①在图的右侧用箭头画出三条太阳光线;②用阴影表示黑夜)
(2)图1中所示的日期对应的节气是________,对应图2甲~丁中的________点。此日A、B、C三地昼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
(3)当地球运行在图2中③段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此时北京的昼长变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变________;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B.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北京正午旗杆的影子逐渐变长 D.新疆葡萄成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商君书垦令》记载,“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上述赋税变革表明
A. 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推广
B. 奴隶主兼并了大量土地
C. 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
D. 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流域两河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地中,属于“风水学”中易发“水冲”地(不宜建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关于①②两河段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河段冰期长于②河段 B. 夏季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冬季大
C. 两河段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D. ①河段沉积物半径比②河段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读图下列各题。
【1】图中等温线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 a>b>c B. c>b>a
C. b>a D. a>b
【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为冬季,该地区降水稀少
B. 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
C. 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D. 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和我国某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右图所示地貌的形成相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下列关于四大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②岩石圈厚度分布不均,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③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 ④大气圈密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减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锋面雨带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华北平原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B. 雨带移动影响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分配
C. 雨带移动的规律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D. 6~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梅雨季节
【2】雨带推移对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A. 我国年降水量南北方存在差异
B. 形成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
C. 我国南北方地区同时出现旱涝灾害
D. 我国河流汛期自南向北加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部分年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增长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
A. 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历年最高值 B. 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成正比
C. 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历年都在增加 D. 我国粮食总产量较不稳定
【2】导致2003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城市化大量占用耕地 B. 严重的自然灾害
C. 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D. 水土流失致使耕地面积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10月28日电,日前发布的 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技术创新发展的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普遍应用的意见》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