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漫画《不堪重负》,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 )
①人口问题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②人口问题给地球资源造成了沉重压力 ③人口越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 ④世界的人口与资源、环境是相协调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漫画反映的问题会导致( )
①资源短缺 ②环境污染 ③生态系统不稳定 ④劳动力数量充足,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人类生存得更加舒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 )
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20世纪60年代城市数目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D.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河网系统
B.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D.信息更加发达,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代表的农业带是 ,数字④代表的农业带是 。
(2)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 , 该处发展乳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
(3)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可以反映出美国的农业布局特点是( )
A.农业地区专门化 B.农业一体化
C.农业高度机械化 D.农业集约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产量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题。
【1】本世纪以来,导致中国小麦年产量持续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 气候变暖,病虫害增多
B. 城市化加快,耕地面积减少
C. 流水冲刷,土壤肥力下降
D. 国内价格下降,种植面积减少
【2】美国小麦年产量一直比加拿大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种植面积大 B. 人口数量多
C. 气候温暖湿润 D. 黑土土壤肥沃
【3】当澳大利亚小麦处于收割季节时
A. 南极昆仑站出现极夜现象 B. 在北京观察到日出东北
C. 青海湖中鸟岛聚集大量候鸟 D. 上海的昼长短于广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灰水足迹是以现有的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的淡水水量,即将污水稀释至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所需的淡水体积。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题
(1)据图中数据北京市1995—2009年灰水足迹的描述显示: 。
(2)1995—2009年,北京市农业部门灰水足迹下降,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3)近年来,北京市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据图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工农业发展,排放的污染物增多且未处理或未达标排放
B.北京水资源量远小于灰水足迹,生态用水不足,灰水足迹积累而导致水污染加重
C.近年来,北京因降水偏少,故水资源不足,不能大量稀释污水
D.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通水可解决灰水足迹与水资源量的矛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指新政策符合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2016年全国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是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下图为我国2016年全国全面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
【1】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
A. 农村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B. 城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C. 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 D. 农村目标人群小于城镇
【2】导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目标人群妇女总数少 B. 目标人群年龄结构偏老
C. 目标人群文化水平高 D. 目标人群压力大收入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
(3)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4)图④体现了人类怎样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1】甲地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稀疏草原
【2】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 盛行西北风 B. 盛行西南风
C.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潜水补给河水
【3】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A. 冰雪融水、冬季 B. 大气降水、冬季
C. 地下水、春季 D. 大气降水、夏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