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四个岛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图中,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四个岛屿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澳大利亚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30°纬线上一共穿过多少个板块
A. 4 B. 5 C. 6 D. 7
【2】关于图中洋流及附近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A. 该洋流属于风海流
B. 该洋流附近陆地植被茂盛
C. 该洋流对沿岸降温减湿
D. 该洋流自北向南流
【3】当天津处于多雨季节时,图中下列各地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吹西北风 B. 乙地吹西北风 C. 丙地吹东北风 D. 丁地吹东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A. 地层形成顺序是③②① B. 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
C. 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 D. 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
【2】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
A. 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B. 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
C. 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D. 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四川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4)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
(5)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曲线( )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车速变化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2)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B.大力建设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 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P 处的地貌名称是
A. 河漫滩 B. 冲积扇 C. 三角洲 D. 侵蚀平原
【2】P 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 1 月 B. 3 月 C. 7 月 D. 10 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北京市在优先保证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优势产业用地供应的原则下,制定了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商业服务用地较少的原因是( )
A.公用事业的发展
B.该市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C.金融业和工矿业的发展
D.商业服务业高度集聚
(2)该土地供应计划最有利于该市( )
A.改善人居环境
B.促进工业发展
C.调整产业结构
D.推动科教事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 )
A.a、b、c
B.c、a、b
C.c、b、a
D.b、a、c
(2)据图判断,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交通通达度造成
B.该城市西侧交通通达度比东侧高
C.距城市中心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
D.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3)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