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D.随地球自转运动而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 0 ~ 6km 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 1985 ~ 2004 年增多 B. 1985 ~ 2004 年减少
C. 2004 ~ 2013 年增多 D. 2004 ~ 2013 年减少
【2】2004 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 工业化初期阶段 B. 工业化中期阶段
C. 郊区化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为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
(1)根据图中的乡村聚落形态,一般可以推测出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甲地区;乙地区。
(2)根据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甲、乙两地区的乡村多分别出现在我国的方和方地区。
(3)根据以上两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和形态与极为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能
B. 地质作用都进行得非常缓慢,不易被人察觉
C. 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D. 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 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 东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 中部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 1978 ~ 1990 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 GDP 年均增速相同
D. 1978 ~ 1990 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 GDP 年均增速最接近
【2】1978 ~ 2015 年我国人均 GDP 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 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 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 全国人均 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 21 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A. 赤道附近 B. 南北纬300附近 C. 南北纬600附近 D. 极地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 晴,西南风 B. 阴,西北风 C. 晴,东南风 D. 阴,东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如图2)是 .
(2)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果林业和谷物农业.请分析回答①、②、③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理由.
①地适宜发展 , 理由是 . ②地适宜发展 , 理由是 . ③地适宜发展 ,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治城于此,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游记《南京》中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材料2:“在新一轮的发展较量中,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角色不会变”,2008年4月11日,时任南京市市长的蒋宏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语气坚定地说。今天的南京是副省级城市,江苏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长三角承东启西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1)对古南京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政治
B.科技
C.商业
D.交通
(2)材料2中蒋宏坤市长为什么称南京市为区域中心?
(3)结合南京城的发展,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图示城市的发展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