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从东到西的变化,正确的是( )
A.荒漠——森林——平原
B.荒漠——森林——典型草原——草原
C.典型草原——荒漠一一森林
D.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3)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起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的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 滥采矿产 B. 过度农垦 C. 过度樵采 D. 过度放牧
【2】上图乙所示生态现象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3】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 绿洲农业 B. 河谷农业 C. 节水农业 D. 高效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这一天所示的节气为 ,一般为每年的 前后。
(2)A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 ,纬度 。
(3)上图中B点的地方时为 点,北京时间为 点。
(4)上图中C点当地 时日出, 时日落,昼长为 。
(5)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C.与自然河道一致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D.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技术
C.资金
D.市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图甲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分布图”,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该地区荒漠化发展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图甲中箭头表示荒漠化区的扩展方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扩展趋势?
(3)判断乙图中南部河流的主要流向,分析该地区河流多流程短小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总量却较少,主要是因为北美洲( )
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地表蓄水
B.年降水总量相对较小
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输入
D.年蒸发总量相对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 “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1)与松辽河产区相比,长江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分别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说明,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产区与南方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及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某时刻晨昏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各题。
(1)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方向,P点地方时为时。
(2)MPN为线,其中MP是线,PN是线。MPN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时针。
(3)此时,北京时间是时。
(4)F点昼夜交替的时间是小时,全球该日新旧日期范围之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