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原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表: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
(1)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2)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3)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 土壤、水源 B. 光热、水源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2】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壤盐碱化 D. 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3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基塘农业是在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之对应的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下图为桑基鱼塘的示意图)。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桑基鱼塘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混合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种植园农业
【2】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是( )
A. 大气温度降低
B. 降水变率减小
C. 近地面风速不变
D. 气温变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 2018 年 11 月 30 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以下属于阿根廷特有的文化现象是
A. 风笛B. 斗牛
C. 探戈D. 芭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匮乏,人均462立方米,京津两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还不如中东地区的以色列(365立方米)。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GDP约占全国的31%,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三个方案中,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直辖市政府所在地是 、 、 、 。中线调水的水源是 水库和 水库。
(2)(双选)济南有“泉城”之称,但前几年著名的大泉却相继干涸,原因是( )
A.地质构造破坏
B.泥沙淤积严重
C.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D.黄河断流
(3)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状况,我国实施了① 、② 、③ 、④ 跨流域调水工程,以缓解城市水资源不足问题。
(4)最近,国家决定提高自来水的价格,其根本目的是( )
A.增加治理水污染的资金
B.加快水利基本建设
C.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D.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5)从材料一中看出华北平原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跨流域调水对水源调入区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加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沙尘暴分布地区及出现次数示意图。
材料二 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
材料三 “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
(1)描述我国沙尘暴的分布特征。
(2)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有 、 、 、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世界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 ( )
A. 巴西高原 B. 密西西比河口三角洲
C. 刚果盆地 D. 西欧平原
【2】该地区自然环境( )
A.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B. 河流多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 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 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新沂模拟)对比“埃及与德国地理简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C分别是两国著名的运河,分别描述这两条运河的地理意义。
(2)试分析B河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
(3)比较图中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左图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