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干旱是在一定地区一段时期内近地面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水分缺乏时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地,频繁地发生于各个历史时期。干旱灾害不仅是自然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中国大部分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
(1)读图6可知,进入2010年以来,在我国图示地区干旱范围不断扩大,逐步从 省扩展到 、 、 等省区。
(2)指出甲城市名称,并结合统计表简述该城市在降水、气温方面与常年(同期)的不同及所表明的此次干旱的突出特点。(10分o)
(3)干旱不仅危及农业生产,还会促使生态环境发生恶化,同时也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就以上三方面,简要说明此次旱灾给图示地区带来的影响。
(4)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云南省旱灾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一区域资源和能源分布图”,其中实曲线为河流,B为特大城市。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1.该地的主导工业部门不可能是
A.煤炭、石油化工 B.水电、火电
C.天然气、钢铁 D.木材加工、太阳能工业
2.A处每次截流都选在11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A.丰水期 B.气温适中 C.枯水期 D.旅游旺季
3.对该地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以燃煤为主,形成重酸雨区(pH<4.5)
B.盆地地形,不易使SO2扩散
C.因工程建设不当,导致生态破坏严重
D.终年多雾,易形成酸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
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块状模式
伦敦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分散和减少大城市功能
B.在城市四周建新城和卫星城
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
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剖面线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大致是 ( )
A.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B.地面坦荡,沃野千里
C.地势高峻,波状起伏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在农业原料优势的基础上,该地区适宜发展 ( )
A.纺织工业 B.造纸工业
C.地热、太阳能发电 D.制糖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读某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第8~9题。
1999年该国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
A.16% B.10% C.28% D.6%
1999年至2025年,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40—49岁的女性人口将增多 B.50—59岁的男性人口将减少
C.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 D.人口总数将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个相邻城镇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有重叠的
②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越少
③城镇级别高低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和专项职能的性质
④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越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7为甲、乙、丙、丁四个地区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飓风灾害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三江平原 B.华北平原 C.江汉平原 D.四川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甲、丁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_____。
⑵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夜里的海风 B.夜里的陆风 C.白天的海风 D.白天的陆风
⑶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则“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⑷若该图为某大洋的大洋环流示意图,图中④洋流流经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一个)若该图为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甲乙丙丁四地中有大渔场分布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 ③住房困难; 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
⑥水土流失加重; ⑦社会秩序混乱; 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