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水坝的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3)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示范围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1100米 B. 1190米 C. 1820米 D. 1560米
【2】上图中①②两聚落之间的剖面图可能是
A. B.
C. D.
【3】上图中③④⑤⑥四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A. ③ B. ④ C. ⑤ D. 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左图所示国家为内陆国家,国土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称谓。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 000~1 600毫米。由于长期粮食不足,2009年开始从中国引进水稻种植技术,并获得成功。该国矿物能源非常短缺,电力资源以水电为主。下右图为尼亚瓦龙古河上的Nyabarongo水电站及其多年各月平均发电量变化曲线图。
(1)说明材料中水电站多年各月平均发电量的变化特点及原因。
(2)综合开发可以促进流域发展,据图分析尼亚瓦龙古河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3)图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会对下游的卡盖拉河产生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出现了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中纬度某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
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 甲、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C. 丙、丁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D. 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2】若a为15℃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 )
A. 11℃ B. 9℃ C. 8℃ D.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有利于解决我国( )
A. 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 能源地区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C. 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D. 西部木材短缺的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A. 沿等高线 B. 沿山脊线 C. 沿山谷线 D. 连接聚落
【2】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3】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A. 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 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C. 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D. 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在海河交汇处,当淡水与海水相遇时,淡水会自然地向海水渗透并产生渗透压,这种能量被称为“盐差能”。实验表明,当海水含盐度为3.5%时,其与河水之间的“盐差能”相当于240m水头差的能量密度。“水压塔渗压系统”(乙图所示)为“盐差能”开发的试验方案之一。
材料二 荷兰阿夫鲁戴克大坝(见甲图)中段的首家“盐差能”试验电厂已于2014年11月底发电。半透膜是盐差能发电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该电厂每平方米半透膜的发电功率为1.3瓦,而盐差能发电要实现经济盈利透膜的发电功率应达到每平方米2~3瓦透膜安装总面积应达到数百万平方米。
(1)荷兰“盐差能”蕴藏量丰富,请分析原因。
(2)与风力发电相比,“盐差能”发电有何优势?
(3)分析荷兰尝试开发“盐差能”的原因。
(4)在实际试验中发现,“水压塔渗压系统”发电效率远比理论值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山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0千米,要在边长为20厘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下列比例尺最为合适的是
A. 1∶500000 B. 一百万分之一
C. 1∶50000 D.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200米
【2】关于①②③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处为山脊 B. ②处可能为洼地,也可能为山头
C. ③处为鞍部 D. ④处比丁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网易探索栏目记者在巴西牧场采访,看到牛群正在伤痕累累的土地上吃草,这里曾是茂密的亚马孙雨林,放牧导致巴西亚马孙流域的森林采伐每年吞噬掉数千平方英里不可替代的林地。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