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名称).
(3)B地终年受( )的控制,形成当地相应的气候特点:( ),与之相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是( ).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 )(气候类型),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B.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C.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2)TOD开发模式可以( )
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B.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C.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 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 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 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 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吉布提的阿萨勒湖面低于海平面157米,是非洲最低点。周边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地下裂隙发育。被荒漠包围,几乎全年无雨.没有一条河流注入。湖区气候炎热干燥,旺盛的蒸发量使每升湖水含盐高达348克,与死海相当.但湖泊面积一直保持稳定。
(1)分析阿萨勒湖地区地下裂隙发育的原因。
(2)有人认为阿萨勒湖受海水补给,请推测其判断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右图为甲区域向心状水系图。
材料二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一大淡水化生产国,其淡水供应的50%来自海水淡化工业,海水淡化主要依赖于“热法技术”(加热蒸馏)。
(1)比较该国西部地区降水的南北差异,并从地形、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
(2)A地附近埋藏了丰富的地下水,且盐度高。试从水循环环节角度,分析A地地下水盐度高的自然原因。
(3)说出该国发展海水淡化工业的优势自然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读图,概括世界人口数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请表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西省水土资源比重统计表
材料二江西省局部图(下图)。
材料三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位于鄱阳湖的西北角,面积22400公顷,是候鸟理想的越冬地。每年秋后,主要来自我国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候鸟到这里越冬,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越冬栖息地。
(1)依据上图及上表内容,说明江西省水土资源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鄱阳湖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的原因。
(3)分析A地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GIS案例分析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案例研究的主题是( )
A. 泥石流 B. 滑坡 C. 地震 D. 崩塌
【2】图中甲图层可能代表( )
A. 坡向 B. 坡面起伏 C. 坡面侵蚀 D. 地层厚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