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0406  90414  90420  90424  90430  90432  90436  90442  90444  90450  90456  90460  90462  90466  90472  90474  90480  90484  90486  90490  90492  90496  90498  90500  90501  90502  90504  90505  90506  90508  90510  90514  90516  90520  90522  90526  90532  90534  90540  90544  90546  90550  90556  90562  90564  90570  90574  90576  90582  90586  90592  90600  109140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传统民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读下图回答, 下列民宅中具有坚固、防御性强特点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油气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1)~(3)题。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①土地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次生盐渍化 ④酸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地6~8月降水都较少,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②甲地年降水总量小于乙地 ③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④两地最冷月均温相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是(  )
①线路长,气源充足 ②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
③安全性较高 ④直接输往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人们运用光在林中垂直递减的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多层人工经济林,如下图。上层乔木为橡胶,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灌木,最下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地被植物。既改善了环境,又充分利用了光照,一地多用,增加了收益。读图回答. 对此生态农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土地资源

B. 模拟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C.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D. 环保却不经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图中B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3)图中C因素表示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4)图中D因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它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也很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

A. 社会因素 B. 自然因素 C. 经济因素 D. 历史因素

2从表中数据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与合理人口密度,导致该区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低平 B. 水资源贫乏 C. 气候湿热 D. 常年战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比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的异同点。

(2)简述丁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优势。

(3)指出在丙海域航行的轮船可能遇到的自然风险。

(4)南极洲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

(5)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

(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政策
C.人才
D.市场
(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
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
B.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
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
D.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wu)源,有一古村落地形外貌竟然酷似耐克的标志,人们戏称之为“耐克村落”。其房屋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梯田环绕,从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丰收成果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篁(huang)岭晒秋”。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1)~(3)题。

(1)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阳光充足
B.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
D.动植物资源丰富
(2)下列农产品最不可能出现在当地居民房顶和晒架上的是(  )
A.油菜籽
B.茶叶
C.稻谷
D.剑麻
(3)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  )
A.防雨物品
B.防晒物品
C.防寒衣物
D.薄衣短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上最先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中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2011至2013年浙江省粮食生产情况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浙江省粮食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
A.播种面积加速减少
B.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C.单位面积产量上升
D.粮食安全问题显现
(2)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化的发展 ②农业结构调整 ③市场需求减少 ④农业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