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线工程量最小,且可利用京杭运河河道,水质好
B. 东线现有条件最好;调水量最大,但水质较差
C. 中线地形条件好,丹江口水库向北可自流,水质居中
D. 地形最复杂,河道长,工程量最大,水质最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旅游地理】
幽默的习大大的称赞黑龙江冰天雪地是“金山银山”。的确,黑龙江120天降雪期、45万平方公里的雪地面积这资源不是一般的丰富,换句话解释就是:当北京的迎春花已经开了,深圳的小伙伴已经换上了夏装,而黑龙江的湖面上还能开雪地车车玩漂移呢。
(1)分析黑龙江发展冰雪旅游有利的区位条件?
(2)为了促进黑龙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关系图”(图甲)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是三个不同行政区,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有________。
(2)影响图乙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但是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是________因素。
(3)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契丹族是发源于辽河的游牧民族,唐朝中期时有人口七八十万。《辽史》记载,唐后期中原混战,“民不堪言,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阿保机对逃亡及征战中所俘获的汉人,“命其建城而居,分地耕种”,契丹国逐渐形成“城郭相望,田野益辟”的景象。到1005年人口增至340多万。
材料二:2005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材料三:2005年我国部分省区(下图)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契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
(3)据表中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建国以来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50~80年代中期,我国主要人口迁出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人口向内蒙古和新疆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迁移对该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其迁移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这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安第斯山脉的数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流经山脉①西侧的洋流是
A. 加利福尼亚寒流 B. 北太平洋暖流 C. 秘鲁寒流 D. 本格拉寒流
【3】能反映③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
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20世纪50~70年代)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 ②③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甲和乙,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乙,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
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
【2】下列有关叶尼塞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
B.雨水补给是该河暖(夏)季的主要来源
C.图乙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 ℃等温线一定北移
D.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和地壳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