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次团粒喷播是在被破坏植被的高陡裸露岩石边坡上,瞬间制造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土壤培养基”,使坡上快速形成理想的植物群落。该技术可有效解决高陡裸露岩石坡面以及其他植被自然生长困难地方的植被恢复难题和水土流失问题,在我省矿山生态治理、道路生态建设中有较大的意义。下图显示该技术操作过程。
(1)说明道路建设形成的裸岩地区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原因。
(2)说出山东省采用高次团粒喷播技术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 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 资源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分盐度比东半部分 ,其形成原因是 。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
A. 现代型和过渡型 B. 原始型和传统型 C. 现代型和传统型 D. 传统型和过渡型
【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解决“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新时期的重要决策之一。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甲图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2)为落实“新农村建设”,甲图所示地区选择了M村落作为村容村貌建设的试点,试分析选择M村的自然原因。
(3)甲图中平原和山区的道路形态及工程造价有何差异?
(4)与B地区相比,A地区聚落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它可遮阳避雨、休憩、聚会,防水、防晒,保护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下图为浙江泰顺的姊妹桥)。
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多采用“夏伐秋晾”的时间安排采伐木材。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清乾隆年间建于甲处的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
(1)分析甲处廊桥建成不久就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2)说明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石料的原因。
(3)推断乙处建廊桥的木材“夏伐秋晾”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甲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
(2)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乙、丙三地自然带类型的相同,指出自然带类型及乙、丙所体现的地地域分异规律。并简析丙地自然带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聚集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 行政区 B. 商务区 C. 住宅区 D. 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 丘陵地区 B. 平原地区 C. 山地地区 D. 沟谷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伦古湖为成水湖。上世纪60年代后,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由于湖面下降,湖滨的沼泽面积逐渐减少,沙堤、沙滩面积日渐增加。为缓解乌伦古湖进一步萎缩,当地人们挖穿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引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下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及阿勒泰水文站资料图。
(1)分析阿勒泰水文站5月~8月径流量变化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3)当地调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下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 20%~30% B. 30%~40%
C. 40%~50% D. 60%~70%
【2】【2】下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 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