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图8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 “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 “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 “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2】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政治因素
【3】“孔雀东南飞”增加了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快速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 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 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 D. 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读“我国山地林线高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不同地区山地林线海拔高度比较及主导影响因素,描述正确的是
A. 江南丘陵比华北平原林线高——热量
B. 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林线高——水源
C. 云贵高原比东北平原林线低——地形
D. 青藏高原比华北平原林线低——海拔
【2】导致图中.A地成为我国山地林线最高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水热条件较好
B.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水热条件较好
C. 地势高,冬季受寒潮的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D. 地处喜马拉雅山北坡,气温低,降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交通拥堵指数是指根据道路通行情况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拥堵情况的概念性指数值。图7为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所绘制的2015年1月长沙市连续两日同一时段交通拥堵指数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时段,汽车平均时速最低的是
A. 8日6—10时 B. 8日14—18时
C. 9日4—7时 D. 9日16—19时
【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是
A.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B. 限制私家车出行
C. 集中布局商业网点 D. 错开上下班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
B. 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 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 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2】【2】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小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河流东部的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
B. 图示时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C. 该地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图示时期河流处于枯水期
【2】A处的潜水自由水面距离地面可能是
A. 7米 B. 14米 C. 21米 D. 35米
【3】有关图示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地区是交通中心,有多条铁路和国道呈放射状分布
B. 该地区海洋资源丰富,有我国重要的渔场
C. 该地区煤炭资源分布,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D. 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横断山区高黎贡山南段西侧蝶类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古诗词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图中蝶类优势种群分布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的是
A.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B.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2】与该山麓东侧相比,山麓西侧水热条件好,植被丰富,蝶类色彩艳丽,种类数量较多,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脆弱性 B. 差异性 C. 有限性 D. 整体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卞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局部小气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 年降水量增加 B. 热量交换增强 C. 空气对流减弱 D. 近地面风力增强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弱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丁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星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地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A. 干旱地区冲积扇面积大 B. 干旱地区河流落差小
C. 湿润地区地形起伏大 D. 湿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
【2】干旱地区的聚落适宜布局在
A. 冲积扇扇缘 B. 冲积扇扇中 C. 冲积扇扇顶 D. 山谷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河套地区是灌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如下图),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灌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总排干渠的主要作用是防洪防凌汛 B. 支线灌渠的水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C. 总干渠水质清澈 D. 总干渠的引水口在西南部
【2】有关河套地区环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河网密布,气候湿润 B.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C. 乌梁素海是图中地势最低处 D. 乌梁素海来水多,容水量将不断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