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以下各题。
【1】左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问题 B. 臭氧层被破坏
C. 全球气候变暖 D. 水旱灾害频繁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的哪个部分出现相对明显的变化(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0年~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下题。
【1】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
A.降水年际变化大 B.气温逐年增高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气温逐年降低
【2】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
A.1960年~1969年 B.1980年~1989年
C.1990年~1999年 D.2000年~2009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 )
A. 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
B. 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C. 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负相关
D. 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正相关
【2】“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
A.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 D.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同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玉米是喜温、喜光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也较多,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格。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2015年农减大的原则是巩固玉米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的种植面积,力争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下图为我国玉米“镰刀弯”调减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等“镰刀弯”省区积极发展生长期短的“青贮玉米”,前景十分广阔。(注:青贮玉米并不指玉米品种,而是鉴于用途,青贮玉米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客中一一即进行青贮,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
(1)试分析我国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的原因。
(2)分析“镰刀弯”省区积极发展“青贮玉米”的原因。
(3)黑龙江省是我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请你为黑龙江省今后的玉米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 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C.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D. 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2】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
A.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的小
B. 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的大
C. 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的多
D. 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火地岛夏凉冬冷,气温较低,岛上雪山重峦叠嶂,森林密布。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材料二 乌斯怀亚是火地岛地区的首府、行政中心,也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风光每年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市区商业街主要经营进口化妆品、贵重烟酒等。乌斯怀亚传统民居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
(1)分析形成火地岛气温特点的原因。
(2)乌斯怀亚常年风暴强劲,请说明理由。
(3)推测乌斯怀亚商业街主要经营进口化妆品、贵重烟酒的原因。
(4)简述乌斯怀亚的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读图,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
(1)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请各答一条。
目前我国正在沿此路建设高标准公路、铁路,与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相接,以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2)高标准公路、铁路的建成,将给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联系带来哪些好处?
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3)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 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湿地率是某区域湿地面积与该区域面积之比,左图示意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降水量的关系,右图是黄河流域地分布与干燥度的关系(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流域
A. 各区域面积比例与各区域湿地面积比例呈正相关
B. 年降雨量600-800m的地区湿地率最高
C. 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D. 干燥度>7的地区沼泽湿地率最高
【2】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有关黄河下游地区湿地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中上游来水量大小
B. 限制河口湿地发育的主要因素是蒸发量
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 上游兴修水库有利于下游湿地的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主要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A. 含盐量高 B. 来沙量多 C. 水位高 D. 径流量大
【2】该河口由乙时期到甲时期的转变可能出现在
A. 2月 B. 4月 C. 6月 D. 8月
【3】关于拦门沙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强海水的自净能力
B. 利于河流泄沙排洪
C. 细泥沙主要分布于背流坡一侧
D. 季风会加快拦门沙由乙时期向甲时期转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