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广州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15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取得丰硕成果,乘坐“雪龙”号凯旋。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雾天气易造成大面积航班延误。我国南方某机场盛行东北风且风速小于4米/秒时易出现大雾天气。下图示意该机场某年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风向与风速的变化,该时段受天气系统影响出现4场长短不一的大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时段中,该机场航班因天气延误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A. 26日20时~27日16时 B. 27日20时~28日16时
C. 29日20时~30日16时 D. 30日20时~31日16时
【2】下列时刻中,该机场气温最高的是
A. 26日22时 B. 28日14时 C. 29日15时 D. 31日10时
【3】导致该机场12月26日20时~31日24时期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准静止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时应关系。下图为“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 62°N~68°N
B. 52°N~58°N
C. 48°N~52°N
D. 52°N~62°N
【2】从较高纬度地区向赤道,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 逐渐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变化无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负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之和的绝对值。负积温500℃为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种植界线。近60年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宁夏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种品种多样化。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宁夏负积温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银川与西吉负积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植被
【2】下列地区中,近60年来农作物越冬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是
A. 银川 B. 中宁 C. 同心 D. 西吉
【3】调查发现,宁夏部分冬小麦种植区冷害加剧。推测部分地区冷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 冬小麦播种期推迟 B. 积雪覆盖期大幅缩短
C.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D. 引种抗寒性差的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卡盆地的南面有鄂拉山,北面青海南山,原为古海洋的一部分。茶卡盐湖位于茶卡盆地的西部,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盐湖,纯净透明的湖面晶状盐粒可折射倒影,将天空倒映其中,使得天地倒置,因此茶卡盐湖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境”。茶卡盐湖是一个工业生产与旅游兼顾的旅游景点,其开采历史已有3000多年,而茶卡盐湖的旅游资源是1980年开始开发的。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从其边缘经过。
(1)简析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
(2)说明茶卡盐湖能形成“天空之境”的原因。
(3)20世纪80年代前,该地运盐最适宜采用什么运输方式?说出理由。
(4)某地理研究性小组在研究茶卡盐湖的可持续发展时发生了争论,组员提出了两点观点,请你选择一种解释理由。
①茶卡盐湖应停止大规模的盐湖开发,发展旅游业
②茶卡盐湖的盐取之不尽,应加快其盐业资源开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
A. 3 100 m
B. 3 300 m
C. 3 700m
D. 3 900 m
【2】关于甲坡和乙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坡是南坡,湿度小于乙坡
B. 甲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
C. 乙坡是南坡,湿度小于甲坡
D. 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甲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山海拔较乙山高 B. 甲山降水较乙山少
C. 甲山坡度较乙山小 D. 甲山纬度较乙山高
【2】乙山可能位于( )
A. 河南 B. 湖北 C. 安徽 D. 福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1】A山地可能是下列山地中的( )
A. 天山
B. 横断山脉
C. 南岭
D. 秦岭
【2】同一座山,南北两坡的基带却不同,影响基带的因素主要有( )
①纬度位置 ②山地的海拔 ③海陆位置 ④山麓的海拔 ⑤ 山坡的坡向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
B. 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
C.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
D. “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2】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
B. 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
C. 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
D. 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
材料二 乾隆末年,王昶在总结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湖北万城堤溃的原因时指出:“四川、陕西、湖北山木丛林处,今皆砍伐为种苞谷,地遇雨,浮沙随水下江,故江淤日积,水势年增。”清人赵仁基也认为:“水溢由于沙积,沙积出于山垦……江底日高,而容水之地浅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进我国。由于玉米、甘薯对土质、水分的要求不高,在丘陵、山区广泛种植。”
材料四 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省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下列曲线中,与洞庭湖的面积变化最相符合的是( )
(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湘江 ②三峡水库 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 ⑤江南水稻田 ⑥东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3)湿地的功能有(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4)以现代地理学的原理来分析材料中清人赵仁基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