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
A. 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 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
C. 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 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2】从①到②是( )
A. 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 B. 冰川面积减少 C. 雪线高度不变 D. 海平面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国家海洋局于2014年3月26日发布《2013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海平面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1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2.9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1)我国海平面变化特征是 ,主要原因是 。(2分)
(2)面对海平面上升,我国应该采取哪些对策?(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左图甲岛和右图丙岛两岛的东北部年降水量均较丰富。据图中信息,说明两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共同原因。
(2)左图所在群岛盛产甘蔗,丙岛也盛产甘蔗,两地区均建有制糖厂。制糖厂在区位选址上为什么均建在本地?
(3)左图所在群岛是世界上离陆地最远的小岛群。乙岛是太平洋航空线的枢纽和重要港口,地位十分重要。据图文材料,说明乙岛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4)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_________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形成火山。左图群岛因喷焰的火山每年吸引许多游客,游客还可以在碧海蓝天下,进行日光浴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请说明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 甲国→乙国→丙国 B. 乙国→丙国→甲国
C. 丙国→甲国→乙国 D. 丙国→乙国→甲国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止确的是()
A. 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 该产业转移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 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D. 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二阶段的甲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我国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率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本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________。
A.极冰融化 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 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
B. 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
C. 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
D. 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
【2】有关该地自然环境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
A. 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B. 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C. 河流众多,含沙量小 D. 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 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
B. 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
C. 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D. 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_;②_;③__;④__。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