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地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
A. 6月21日6时 B. 6月22日6时
C. 2月21日18时 D. 12月22日6时
【2】若DF为晨线,则东半球内属于22日的范围可能是
A. 20W向东至160E之间 B. 0向东至180E之间
C. 160W向东至20E之间 D. 0向东至160E之间
【3】当我国2010年新年钟声敲响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已进入2010年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右图为左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 )
A. 地处北半球 B. 受信风控制 C. 沿岸暖流经过 D. 此季节降水较多
【2】图中的河流( )
A. 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 由西北流向东南 C. 此时接受湖泊补给 D. 秋冬发生凌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正常情况下,下面的岩层总是比上面的岩层古老。化石多保存于沉积岩层中,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据上图判读地点3地层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 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B. 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C. 沉积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 侵蚀作用-地壳上升-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不可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地貌可能是( )
A. 山前冲积扇 B. 沙丘 C. 风蚀蘑菇 D. 三角洲
【2】该地貌的成因是( )
A. 流水堆积 B. 风力堆积
C. 风力侵蚀 D. 冰川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冬至日的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时差均为2小时。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③点的经度是
A. 160 E B. 130 E C. 180 D. 170 W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5点20分 B. 2点40分 C. 14点20分 D. 3点20分
【3】图中⑤点的昼长约为
A. 8小时 B. 16小时 C. 12小时 D. 6小时
【4】此刻图中②点的时间为23日8时整,则④点的时间为
A. 23日4时 B. 23日12时 C. 24日4时 D. 24日12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左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右图为此图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陡崖M最大落差(米)为:
A. 198 B. 290 C. 380 D. 450
【2】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3】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A. 东北方向 B. 正东方向 C. 正西方向 D. 西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大气逆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大气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洋流
A. 是北太平洋暖流 B. 主要动力是盛行西风
C. 所经海域终年风平浪静 D. 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2】乙、丙两地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 森林、荒漠 B. 森林、草原 C. 草原、荒漠 D. 荒漠、草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A. ② B. ① C. ③ D. 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 D. 流水堆积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内力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