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
A. “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 “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 “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 “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读图完成下列题。
【1】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 海拔高,距太阳近
C. 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 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2】用楼顶(平顶)自建光伏发电站,电池板与楼顶倾角最小的城市是
A. 哈尔滨 B. 上海 C. 广州 D. 北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图2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 ③ B. ④ C. ⑤ D. 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 季。
(2)此时N地受 ____ 气压带控制,气候特点是 。
(3)此时M地盛行 风,气候特征是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填气压名称),它切断了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5)全年受A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特点是 。
(6)下列哪幅气候图代表N地的气候类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图华北某地区图”,图中实线表示等高线,Rl为输水管道,R2,R3为天然河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某村与甲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42米 B. 18米 C. 62米 D. 20米
【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地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B. Rl可自流输水
C. R2西流补给R3 D. R3可能有凌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1月、西北风 B. 7月、西北风
C. 1月、东南风 D. 7月、东南风
【2】有关M点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图中此时的M点处季风能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
D. 图中阴影所示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是M点处季风的源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小题。
【1】根据地震波横波(S)与纵波(P)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体状态的主要依据是( )
A. S.P波波速明显增加
B. S.P波波速明显下降
C. 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
D. 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
【2】图中CD代表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界面,下列有关C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代表古登堡界面 B. 位于地下2900千米
C. 地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增加 D. 地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呈__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什么。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 增加土层深度 B. 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C. 增加耕地面积 D. 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2】“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A. 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B. 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C. 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 D. 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