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四种地貌景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图中④所示地质构造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
A. 褶皱山 B. 风蚀地貌
C. 河口三角洲 D. 高地或谷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于7月 8日登陆台湾省台东县沿海,中心最大风力17级以上。此次台风共造成台湾省2人死亡66人受伤。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可以正确表达台风“尼伯特”的是
A. B. C. D.
【2】假设台风从台东县正东洋面登陆,则登陆前当地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1月气温等值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该月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分布和降水 B. 海陆分布和地形
C. 地形和大气环流 D. 暖流和地形
【2】图中甲海域多雾的原因是( )
A. 寒流流经,降温明显
B. 寒暖流交汇,气温变化大
C. 暖流流经,水汽充足
D. 下降补偿流明显,降温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
A. “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 “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 “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 “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 人口密度低 B. 开发了新资源
C. 交通条件改善 D. 市场广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庚所示区域为安第斯山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区和戊地区纬度位置相似,但是气候类型不同,请分别说出主要成因。
(2)请归纳甲、乙、丙、丁四地自然带形状的共同特点,并分析成因。
(3)请分析图示地区西海岸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4)有旅行者在庚处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在辛处观察到荒漠景观, 请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D、C 两处相比_______处气温较高,_______处气压较高。A、E 两处相比,_______处风力较大。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天气系统。
(2)A、D 两处相比,气温日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处。请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读图和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
B. 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
C. 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D. 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鄂尔多斯地区植被分布图。
材料二 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向沙漠宣战,把2.7万亩沙丘改造成为马铃薯种植基地。据当地农民反映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空气湿度增大了,云量增多了,白天不再那么热了,夜晚不再那么冷了。
材料三 “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是鄂尔多斯地区保护耕地采用的措施,即作物收割后,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将秸秆覆盖地表过冬。图乙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图。
(1)概述图甲中植被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沙丘改造为马铃薯种植基地导致该地气温发生变化,请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3)简述鄂尔多斯地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的生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