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 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 RS 技术 B. GPS 技术 C. GIS 技术 D. 实地考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工业、农业、服务业 B.服务业、工业、农业
C.农业、服务业、工业 D.工业、服务业、农业
【2】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 干旱 B. 台风
C. 洪涝 D. 寒潮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7、8月 B. 甲-3、4、5月
C. 乙-5、6月 D. 乙-12、1、2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C.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D.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 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示区域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从东向西递减 B. 从西向东递减
C.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2】与西安相比,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较小,其原因是( )
①西安位于寒潮路径上,影响大,降温剧烈 ②西安的纬度高,冬季气温比成都低,降温幅度小 ③成都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侵入,影响小,降温较小 ④成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深刻,降温幅度较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
A. 电子制造业 B. 服装制造业
C. 食品加工业 D. 黑色金属冶炼业
【2】服装制造业分布趋势的变化,直接引起了我国( )
A. 北煤南运 B. 南水北调
C. 西气东输 D. 入口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气候统计资料,结合此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与该表气候特征相符的地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江南丘陵 D. 四川盆地
【2】关于该区农业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季风活动使其水热配合较好,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B. 水热资源丰富,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茶树等经济林木
C. 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D. 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为高产土壤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有关地球几个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B. 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的圈层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任何内部圈层没有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__,干旱程度____________。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________的退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各省电力供应示意图(港澳台数据暂缺),回答问题。
【1】甲、乙、丙依次是
A. 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 B. 电力短缺区、火电丰富区、水电丰富区
C. 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电力短缺区 D. 电力短缺区、水电丰富区、火电丰富区
【2】相对于乙图例代表的地区,甲图例代表地区能源的优点不包括
A. 清洁、无污染 B. 可再生
C. 对交通运输的压力不大 D. 开发难度小
【3】目前,我国建设了许多大型的能源调配工程,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的我 国建设许多大型能源调配工程的原因是
A.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 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 C. 我国人均能源不足 D. 我国西部能源总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