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为某地形区在该省的分布范围,此地形区是
A. 华北平原B. 黄土高原C. 四川盆地D. 山东丘陵
【2】关于乙、丙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河流冬季不结冰,丙地河流冬季结冰
B. 乙地是半干旱地区,丙地是半湿润地区
C. 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 乙地是中温带,丙地是暖温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民俗节庆旅游作为旅游休憩资源的一种,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民俗节庆旅游作为节庆旅游的一种,不但对旅游业的自身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当地形象的传播更具有文化内涵上的意义。下图为青岛市民俗节庆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比例图(甲)和青岛市节庆时间分布图(乙)。
(1)阅读图文材料说明青岛市节庆旅游的特点。
(2)简述发展节庆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 总体看,西北重于东南 B. 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C. 由东向西逐渐减轻 D. 与经济水平成负相关
【2】造成贵州省成为高水贫困地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植被 C. 地貌 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双季水稻种植在辽宁的试验田取得成功,改变了传统的春种秋收、一年一季的耕作方式。经初步测产,每公顷产量可达7 800千克,加上8月上旬收获的第一季水稻每公顷产量9 750千克,每公顷总产量可达17 550千克,是普通单季水稻产量的两倍。这种双季水稻的稻种是由辽宁盘锦市科研人员采用两种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北方双季水稻第一季稻生长期104天,第二季稻生长期87天。现在在东北有限的无霜期内就可以完成两季水稻的播种、收割。
材料二东北地区局部轮廓图。
(1)根据辽宁省的地形特点对辽宁省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2)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40~200天,但实现了双季稻的种植,请分析原因。
(3)当某些自然因素不利于农业生产时,人类该怎样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和利用?请举例说明。
(4)简述图中防护林的主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是对我国河西走廊地区葡萄酒盛誉的浓缩。下图为“河西走廊某地区等值线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与法国波尔多同位于38°N全球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葡萄种植久负盛名。甲地与波尔多气候相似之处表现在()
A. 气候类型相同
B. 距海近,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C. 夏季天气炎热,日照充足
D. 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葡萄生长
【2】该地区( )
A. 降水较少,自南向北递减
B. 受地形影响,降水高达2 000 mm以上
C. 同纬度西部降水比东部少
D. 东北部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水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 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 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 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 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2】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 公园 B. 工业园区
C. 住宅 D. 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 仓储用地 B. 公共绿地
C. 工业用地 D. 居住用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城市
A. I 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 II 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 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 IV 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建设民俗博物馆B. 划定耕地保护区
C. 增加种植业投入D. 扩大卫星城规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