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1965年B. 1980年
C. 2015年D. 2045年
【2】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A. 老龄人口增加B. 用工成本上升
C. 人口增加D. 人才大量外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 ( )
A. 100米≤H<200米 B. 200米≤H<300米
C. 200米≤H<400米 D. 300米≤H<400米
【2】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1倍,同时实地范围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同一地点,坡度增大 B. 表达的地理事物更加简略
C. 新比例尺为1:200000 D.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比原图扩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a、b、c、d四地温度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 a>b B. b=c
C. a>c D. c=d
【2】图中河流干流流量随流程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说出目前我国城市等级体系的突出特点。
(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3)说明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建筑的密度与高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表1为我国某城市1992年和2010年距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表(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表中的数据变化,可推测该市( )
A. 处于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 B. 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减小
【2】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01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范围内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
A. 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B. 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C. 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D. 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济南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1】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 )
①学校、医院
②住宅小区
③高架路口
④隧道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下列时间段内该服务点自行车数量增加的是( )
A. 5~6时 B. 7~8时 C. 1l~12时 D. 16~17时
【3】管理城市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北斗导航系统 D. 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对象之一,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商业网点分布的合理性。读我国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表,完成以下两题。
【1】该市居民家用电器类购物出行空间距离变化最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居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上升
②居民区随城市发展向外扩散
③家电商家地租支付能力提高
④家电商场在商业区相对聚集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最小的是蔬菜食品类,影响这类商品销售网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地价 B. 集聚 C. 市场 D. 交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通常按年齡把人口划分为少年人口(0-14岁)、青壮年人口(15-64岁)和老年人口(≥65岁)三个年龄段。下图分别是我国1982年、2010年人口普查金字塔图。
(1)结合图示信息,说出我国1982-2010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特点。
(2)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模式,简述现阶段应对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
(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结合个人的理解,对其中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悉尼某考察船,对南北极地区进行科考,途经图(世界地图)中的M、N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地位于
A. 西半球 B. 高纬度 C. 北温带 D. 极昼极夜区
【2】科考船从悉尼出发沿最短航线航行前往N地途中的航行方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3】考察船到达M地时,依次向正西、正北、正东、正南方向分别航行200千米,对其附近海域进行勘察,最终位置在
A. M地正北 B. M地正东 C. M地正西 D. M地正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