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日本人口数量自2011年出现负增长以来,人口总数不断下降,老龄化形势严峻,社会负担加重,但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却呈现增加趋势。现在,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励生育,一方面准备推迟退休年龄。下图为日本人口走势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011年以后首都及附近地区人口呈现增加趋势的原因是( )
A. 就业机会多B. 教育水平高C. 环境质量优越D. 养老设施完善
【2】根据预测,2050—2100年日本人口( )
A. 老龄化加剧B. 儿童数量增加C. 劳动力增多D. 出生率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联酋外籍人口占总人口的88.5%,使得该国粮食供应日趋紧张。据中新网2018年5月31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我国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海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下图为迪拜的地理位置。
(1)说明该国外籍人口占比较大带来的不利影响。
(2)评价迪拜发展沙漠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迪拜发展沙漠水稻种植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内蒙古特泥河农牧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造福子孙后代,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实施“绿色银行”行动,放弃以往普遍种植的防风林种杨树,大力种植沙棘,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自2015年以来,当地连续举办了两届沙棘采摘节,吸引众多外地游客自驾或组团前来采摘。右图示意特尼河农牧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特泥河农牧场退耕还林放弃杨树而种植沙棘,主要是因为种植沙棘
A. 资金投入少 B. 防风效果显著 C. 经济价值较高 D. 耐旱性更突出
【2】特泥河农牧场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佳、味道好,得益于当地独特的
A. 地形和风力 B. 气温和光照 C. 降雨和土壤 D. 水源和水质
【3】特尼河农牧场举办沙棘采摘节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收入,提升品质 B. 宣传产品,开拓市场
C. 产业转型,发展旅游 D. 加工产品,完善服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1988年的12亿澳元增加到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2013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下图为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
A. 石油开采 B. 家用电器制造
C. 金属矿开采 D. 交通设备制造
【2】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航空运输发达 ③经济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洋流
【2】该区域位于
A. 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 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 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 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生态脆弱,多年来当地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下图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治理开发模式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土壤
【2】图示蓄水池水窖的水主要来自
A. 地下水 B. 雾气 C. 雨水 D. 湖泊水
【3】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草地退化 C. 土壤盐碱化 D. 森林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蔬菜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该农业面向国内外市场,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 土壤沙化 B. 土壤盐碱化 C. 土壤酸化 D. 土壤有机质减少
【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 采用滴灌技术 B. 适量掺沙改造 C. 增施速效肥料 D. 及时深耕土壤
【3】该蔬菜大棚最可能位于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 C. 塔里木盆地 D. 黄淮海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沿MN自然带的空间分布体现了_____分异规律,该分布规律主要以_____为基础。
(2)图中A自然带为____,并说明形成A自然带的气候特征。
(3)图中B自然带为____,D自然带为____,影响E地形成C自然带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4)分析F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三种农业地域类型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 季风水田农业 B. 混合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乳畜业
【2】乙农业地域类型
①商品率高 ②分布区气候适宜,全年温和湿润
③农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强 ④人均耕地面积少,生产规模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下列地区中,属于丙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地区的是
A. 潘帕斯草原 B. 四川盆地 C. 美国东北部 D. 松嫩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甲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半球。其中风带⑥的风向是 。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主要是受甲图中_______气压带和______风带(填数码)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材料一中,乙图所示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分布的规律是 。在材料二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
(3)材料二中B地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E处箭头代表风向,此时E地正值 季。分析此季节E地风向的形成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