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本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________。
A.极冰融化 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 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丁处为流动沙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丙、甲D. 乙、甲、丙
【2】图中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 冰川作用B. 岩浆活动C. 变质作用D. 堆积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表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10年 | 40.2% | 44.1% | 6.2% | 1.3% | 8.2% |
【1】1978~2010年R河流域( )
A.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 土壤层变薄
C. 生物多样性增加 D. 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2】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 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
B. 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
C. 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
D. 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
【3】图示区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度高 B. 成土母质含氮低
C. 植被稀疏 D. 地势起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 地质时期的寒冷期 B. 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C. 地质时期的温暖期 D. 历史时期的寒冷期
【2】与现在相比,该时期( )
A. 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 全球海平面普遍升高
C. 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 山地雪线海拔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也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城市居民。它是国际上进行人口普查常用的统计口径之一,
读下图及表,完成下列各题。
上海市历年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单位:万人)
表1 2006~2009年上海市不同口径人口自然变动统计
年份 | 统计口径 | 年末人口(万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2006 | 户籍常住 | 1348.1 | 6 | 7.3 | -1.3 |
外来常住 | 467 | 11.76 | 1.71 | 10.05 | |
2007 | 户籍常住 | 1358.9 | 7.4 | 7.5 | -1.24 |
外来常住 | 499.2 | 13.63 | 1.76 | 3.04 | |
2008 | 户籍常住 | 1371 | 7.1 | 7.8 | -0.8 |
外来常住 | 517.4 | 13.75 | 1.67 | 12.08 | |
2009 | 户籍常住 | 1379.4 | 6.7 | 7.7 | -1 |
外来常住 | 541.9 | 13.65 | 1.23 | 12.42 |
【1】导致2015及201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上升 C. 人口政策变化 D. 老龄化突出
【2】出现2006至2009年上海户籍常住人口与外来常住人口出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性别比例 B. 文化水平
C. 年龄结构 D. 职业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冷锋 B. 暖锋 C. 台风 D. 寒潮
【2】该地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
A. 1—4日 B. 5—6日 C. 6—7日 D. 7—8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在地面长期积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冷湿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湖泊沼泽地有机土厚度
A. 甲大于乙B. 甲乙可能相同C. 甲小于乙D. 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2】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A.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B. 黄土高原C. 四川盆地D. 长江中下游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7月24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其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图一为“三沙永乐龙洞”垂直剖面。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蓝洞类似的是( )
A. 海沟 B. 地堑 C. 溶洞 D. 三角洲
【2】蓝洞形成前期,会造成( )
A. 海岸线退缩 B. 雪线降低 C. 三角洲萎缩 D. 粮食增产概率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我国两个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区位于
A. 东北地区 B. 黄河中下游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海南岛
【2】乙地生产蔬菜的“旺季”在冬季,主要原因是冬季
A. 市场需求量大 B. 劳动力更多
C. 交通通达度高 D. 降水更丰沛
【3】导致两地农业生产熟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①⑤B. ②⑦C. ③⑧D. ④⑥
【2】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 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 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与③④有关
D. 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⑤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