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 )
A. 过氧化钠——漂白剂B. 次氯酸钠——消毒剂
C. 纯碱——治疗胃酸过多D. 小苏打——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应A(g)+B(g)C(g)+D(g)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H<0
B.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减小,E2增大
C.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H不变
D.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 ②制电线 ③制炊具 ④明矾净水 ⑤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剂
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剂加工成胃舒平药片 ⑦易拉罐 ⑧包装糖果和小食品
A. ③⑤⑦⑧ B. ⑥⑦⑧ C. ③⑤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和铝性质稳定且都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所以镁铝合金可用于飞机、轮船制造
B.Na2SiO3溶液可用作矿物胶、木材防火剂,还可用作制备硅胶的原料
C.氢氧化铝和碳酸钠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缺铁性贫血可服用硫酸铁补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欲通过实验方法验证Fe2+的性质.
(1)该同学在实验前,依据Fe2+的性,填写了下表.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振荡 | 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变黄 | Fe2++NO +2H+=Fe3++NO2↑+H2O |
依照表中操作,该同学进行实验.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但试管中溶液颜色却变为深棕色.
(2)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变成深棕色的原因,该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向原新制FeSO4溶液和反应后溶液中均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加了数滴浓硝酸的FeSO4溶液)变红.该现象的结论是 .
(3)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Fe2+或Fe3+发生反应而得到的.为此他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装置略)进行探究.ⅰ.打开活塞a、关闭b,并使甲装置中反应开始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打开活塞b、关闭a,一段时间后再停止甲中反应.
ⅲ.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更换丙、丁后(溶质不变),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
①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
③步骤ⅱ的目的是;
④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同学重新进行(1)中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欲配制250 mL 0.2 mol·L-1的Na2SO4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250 mL 0.2 mol·L-1的Na2SO4溶液,需要Na2SO4固体的质量____________;该溶液中Na+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2)下列仪器中,不会用到的是(_____)
A.烧杯 B.250 mL 容量瓶 C.胶头滴管 D.100mL容量瓶 E.天平
(3) 若要实施配制,除上述仪器外,尚缺的玻璃仪器或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配制过程简述为以下各步骤: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摇匀 G.转移溶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各步骤序号)。
(5)你认为这四项错误操作会导致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
A.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C.将未冷却的溶液立即转入容量瓶后就直接定容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丙酮通常是无色液体,与水混溶,密度小于1gmL﹣1,沸点约为56℃.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你认为下列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 蒸馏 B. 分液 C. 过滤 D. 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SO42-、CO32-B.Na+、K+、Cl-、NO3-
C.Cu2+、K+、SO42-、NO3-D.Ba2+、K+、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不能生成沉淀的是( )
A.[Co(NH3)4 Cl2]Cl
B.[Cu(NH3)4]Cl2
C.[Co(NH3)6]Cl3
D.[Co(NH3)3 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