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B.A口放出的物质是氢气,C口放出的物质是氧气
C.b极电极反应式为:SO32--2e-+H2O===SO42-+2H+
D.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的烷烃是烯烃R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则R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溴水鉴别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B.“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形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物理变化
D.石油分馏获得的石油气中,含甲烷、乙烷、乙烯等气态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中需用2.0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 ( )。
A.950 mL;201.4 g
B.1 000 mL;212.0 g
C.100 mL;21.2 g
D.500 mL;100.7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CO(g) Fe(s)+CO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1000 1115 1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或“=”).
(2)欲提高上述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反应温度
B.移出部分CO2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减小容器的容积
(3)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mol,此时υ正 υ逆(填“>”、“<”或“=”).经过10min,在1000℃达到平衡,则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υ(CO2)= .
(二)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
(4)一定条件下Fe(OH)3与KClO在KOH溶液中反应可制得K2FeO4,其中反应的氧化剂是 ;生成0.5mol K2FeO4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且氯原子直接连在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有多少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
A.19种 B.9种 C.15种 D.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青蒿素是抗疟特效药,属于萜类化合物,如图所示有机物也属于萜类化合物,该有机物的一氯取代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一下学期期未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含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若在含的滤液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D.碘水中加入CCl4得到I2的CCl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M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主要制造可降解纤维、塑料和医用材料,其水解最
终产物为N。燃烧9.0g的N只产生CO2和H2O,且质量分别为13.2g和5.4g,实验测得N在标准状况下的蒸气密度为4.02g/L;N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的峰面积之比为1:1:1:3。
(1)通过计算确定N的分子式
(2)写出N的结构简式,并写出N在催化剂条件下缩聚反应合成M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