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Na<Mg<AlB.热稳定性:HCl>H2S>PH3
C.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D.热稳定性H2O>H2Se>H2S

分析 A、根据同周期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解答;
B、根据同周期气态氢化物的递变规律: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可以判断;
C、根据同周期、同主族最高价含氧酸的递变规律可以得出正确判断;
D、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据此回答.

解答 解:A.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Al<Mg<Na,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即热稳定性:HCl>H2S>PH3,故B正确;
C.同周期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Si、P同周期),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C、Si同主族),
则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故C正确;
D、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顺序:O>S>Se,所以热稳定性H2O>H2Se>H2S,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运用递变规律解题要判断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才能正确运用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将等质量的Zn粉分别投入:试管A:10mL 0.1mol•L-1 HCl和试管B:10mL 0.1mol•L-1
醋酸中:开始时,反应速率A>B(填>,=或<,下同),若Zn过量,产生H2的体积A=B.
(2)将等质量Zn粉分别投入pH=1体积均为10mL的试管A:盐酸和试管B:醋酸中:
开始时,反应速率A=B(填>,=或<,下同),若Zn过量,产生H2的体积A>B.
(3)常温下,将0.01mol NH4Cl和0.002mol NaOH溶于水配成1L混合溶液,
①该溶液中存在的三个平衡体系是NH3•H2O?NH4++OH-、NH4++H2O?NH3•H2O+H+、H2O?H++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溶液中共有7种不同的粒子.
③这些粒子中浓度为0.01mol/L的是Cl-,浓度为0.002mol/L的是Na+
④物质的量之和为0.01mol的二种粒子是NH4+和 NH3•H2O.
⑤NH3•H2O和H+两种粒子数量之和比OH-多0.008mol.
(4)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溶液:①KNO3②Na2CO3③NaHCO3④NaHSO4⑤CH3COOH⑥NaOH⑦Ba(OH)2⑧NH4Cl,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⑦⑥②③①⑧⑤④(填数字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按下述操作配制100  mL 0.20  mol•L-1Na2SO4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有关问题
①计算所需Na2SO4的质量需要称量Na2SO4的质量为2.8g
②称量Na2SO4固体称量需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是:托盘天平
③将Na2SO4加入100mL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④将烧杯中溶液转移至仪器A中(已检查不漏水)
仪器A是100mL容量瓶;
⑤洗涤烧杯,转移,定容
⑥摇匀、装瓶、贴上标签
(2)取出该Na2SO4溶液10mL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4mol/L.
(3)在实验中,以下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C.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转移前没有将使用的容量瓶烘干
D.定容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请写出检验溶液中的SO42-的具体操作:取少量待测液,滴加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SiO2$\stackrel{NaOH}{→}$Na2SiO3$\stackrel{HCl溶液}{→}$H2SiO3             
②Fe$→_{点燃}^{O_{2}}$Fe2O3$\stackrel{H_{2}SO_{4}}{→}$Fe2(SO43
③BaSO4$\stackrel{饱和Na_{2}CO_{3}溶液}{→}$BaCO3$\stackrel{HCl溶液}{→}$BaCl2 (Ksp(BaSO4)=1.1×10-10 Ksp(BaCO3)=2.6×10-9
④AlCl3溶液$\stackrel{电解}{→}$Al$\stackrel{NaOH}{→}$NaAlO2
⑤HCHO$→_{催化剂、△}^{O_{2}}$HCOOH$→_{H_{2}SO_{4}、△}^{CH_{3}OH}$HCOOCH3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离子平衡.
(1)醋酸是常见的弱酸.
①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
②下列方法中,可以使醋酸稀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bc(填字母序号).
a.滴加少量浓盐酸    b.微热溶液
c.加水稀释             d.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
(2)用0.1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醋酸溶液的曲线是I(填“Ⅰ”或“Ⅱ”).
②滴定开始前,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醋酸.
③V1和V2的关系:V1<V2(填“>”“=”或“<”).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H3COO-)>c(Na+)>c(H+)>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答以下问题.
(1)已知:①CO(g)+2H2(g)?CH3OH(g)△H1=-91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kJ•mol-1
且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则反应 3CO(g)+3H2(g)?CH3OCH3(g)+CO2(g)△H=-247kJ•mol-1,化学平衡常数K=K=K12•K2•K3(用含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一定条件下,若将体积比为1:2的CO和.H2气体通入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c.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CO和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CO的消耗速率等于CO2的生成速率
(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将x mol•L-1的氨水与y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显中性,则c(NH4+)=c(Cl-)(填“>”、“<”或“=”);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frac{1{0}^{-7}y}{x-y}$.
(4)科学家发明了将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用铂作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NH3.其电池反应式为:4NH3+3O2═2N2+6H2O,电解质溶液应显碱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完成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
①在液氨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放出气体2Na+2NH3=H2↑+2NaNH2
②NaNH2溶于水的反应NH2-+H2O=OH-+NH3↑.
③类似于“H++OH-=H2O”的反应NH2-+NH4+=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写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离子结构示意图以及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1)A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ⅢA族;S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ⅥA族.
(2)S2-电子式
(3)粒子半径比较:Mg2+<O2-,Mg2+<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充放电时AlCl4-和Al2Cl7-两种离子在Al电极上相互转化,其它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有机阳离子向铝电极方向移动
B.充电时,铝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正极,石墨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负极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3e-+7AlCl4-=4Al2Cl7-
D.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3Cn+4Al2Cl7-$?_{充电}^{放电}$3CnAlCl4+Al+AlCl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