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成250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移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为V1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刻度为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C→A→B→D→E;.
(2)操作E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准确判断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情况.
(3)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是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4)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它操作均正确)
(5)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frac{80c({V}_{2}-{V}_{1})}{m}$%.

分析 (1)实验时应先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解后配制成溶液,量取待测液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然后用标准液进行滴定;
(2)因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明显,便于分辨;
(3)指示剂为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再恢复;
(4)根据c(待测)=$\frac{c(标)×V(标)}{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5)根据消耗硫酸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利用关系式:H2SO4~2NaOH求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计算烧碱样品的纯度.

解答 解:(1)实验时应先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解后配制成溶液,量取待测液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然后用标准液进行滴定,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C→A→B→D→E;
故答案为:C→A→B→D→E;
(2)因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明显,便于准确判断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便于准确判断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情况;
(3)指示剂为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终点时pH约为4.4,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4)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H2SO4被稀释,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增大,c(待测)=$\frac{c(标)×V(标)}{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5)滴到消耗的硫酸为n(硫酸)=cV=(V2-V1)×10-3L×cmol/L,根据关系式:H2SO4~2NaOH可知,n(NaOH)=2n(硫酸)=2c(V2-V1)×10-3mol,所以原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c(V2-V1)×10-3mol×$\frac{250}{25}$=2c(V2-V1)×10-2mol,则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NaOH)=nM=80c(V2-V1)×10-2g,则该烧碱样品的纯度为:$\frac{80c({V}_{2}-{V}_{1})×1{0}^{-2}g}{mg}$×100%=$\frac{80c({V}_{2}-{V}_{1})}{m}$%,
故答案为:$\frac{80c({V}_{2}-{V}_{1})}{m}$%.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误差分析以及有关的化学计算,难度中等,掌握中和滴定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柠橡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为; 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柠檬烯的一氯代物有9种
B.柠檬烯和丁基苯   互为同分异构体
C.柠檬烯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定条件下,柠檬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
②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O4•FeSO4•6H20],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1)配制FeSO4溶液时需要加入少量稀硫酸的目的是抑制FeSO4的水解.判断FeSO4溶液是否变质的方法是取适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FeSO4溶液变质,无现象则不变质.
(2)实验室通常向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然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其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为了洗涤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粗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d(填字母).
a.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无水乙醇洗
c.用Na2SO4溶液洗          d.用无水乙醇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随着环保意识增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甲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洁净燃料.以下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有关知识对甲烷转化问题的研究.
(1)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02.3kJ•mol-1
H2O(l)═H2O(g),△H=+44.0kJ•mol-1
则1.6g甲烷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89.03kJ.
(2)利用甲烷与水反应制备氢气,因原料廉价,具有推广价值.
该反应可表示为CH4(g)+H2O(g)?CO(g)+3H2(g)△H=+206.1kJ•mol-1
为了探究温度、压强对上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组对比实验(温度为360℃或480℃、压强为101kPa或303kPa,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
实验序号温度/℃压强/kPaCH4初始浓度/mol•L-1H2O初始浓度/mol•L-1
1360p2.006.80
2t1012.006.80
33601012.006.80
表中t=480,p=303;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2、3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2>K1=K3(用K1、K2、K3表示).
(3)若800℃时,反应CH4(g)+H2O(g)?CO(g)+3H2(g)△H=+206.1kJ•mol-1的平衡常数(K)=1.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CH4H2OCOH2
3.0mol•L-18.5mol•L-12.0mol•L-12.0mol•L-1
则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是C.(填标号)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亚硝酸钠(NaNO2)是重要的防腐剂.现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1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

已知:
①2NO+Na2O2→2NaNO2
②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红棕色气体消失,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O;
(3)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方法是取样,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
(4)经检验C产物中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碳酸钠和NaOH,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仪器E的名称是干燥管,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B(填字母);
A.浓H2SO4        B.碱石灰          C.无水CaCl2
(5)将1.56g过氧化钠完全转化成为亚硝酸钠,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0.24g.
(6)反应后烧瓶A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硝酸,不能直接排放,用NaOH溶液调成中性,再用电化学降解法进行处理,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如上图2所示.25℃时,反应进行10min,溶液的pH由7变为12.电源正极为A(填A或B),阴极反应式为2NO3-+6H2O+10e-=N2↑+1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小组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反应物,连接装置A→B→C制取氯水,并探究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

(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 $\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B中得到浅黄绿色的饱和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三等份,进行的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向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有无色气泡产生氯气与水反应至少产生了一种酸性强于碳酸的物质
向品红溶液中滴入氯水溶液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①甲同学指出: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制取的氯水中含有杂质HCl(填化学式),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应在A、B间连接除杂装置,请画出除杂装置并标出气体流向和药品名称.
②乙同学指出由实验Ⅱ得出的结论不合理,原因是实验未证明Cl2(填化学式)是否有漂白性.
③丙同学利用正确的实验装置发现氯水中有Cl-存在,证明氯水中有Cl-的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氯水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Cl-存在.丙同学认为,依据上述现象和守恒规律,能推测出氯水中有次氯酸存在.这一推测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不正确,从实验可知,氯水中含H+、Cl-,即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H+和Cl-,氯的化合价从零价降低到-1价,必然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高,H已是最高价,不再升高,一定有其他元素化合价的升高,而氯元素不一定只升高到+1价.
④丁同学利用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进行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与实验Ⅰ、Ⅱ相似,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具有的性质是酸性和漂白性.
(3)戊同学将第三份氯水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溶液接近无色.另一份中加入等体积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为浅黄绿色.对比这两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加入蒸馏水溶液接近无色,说明c(Cl2)几乎降低为零,加入等体积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溶液还是浅黄绿色,说明氯离子的加入又生成了Cl2,即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大氯离子浓度,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使Cl2增多,所以呈现浅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组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微粒半径大小:S2->Cl->F->Na+>Al3+
B.热稳定性大小:SiH4<PH3<NH3<H2O<HF
C.熔点高低:金刚石>石墨>食盐>干冰>碘晶体
D.沸点高低:NH3>AsH3>P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已知CN-与N2结构相似,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