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下列方法测定某水样中O2的含量。
(1)实验原理
用如图所示装置,使溶解在水中的O2在碱性条件下将Mn2+氧化成MnO(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用I-将生成的MnO(OH)2还原为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OH)2+2I-+4H+===Mn2++I2+3H2O。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Na2S2O3===2NaI+Na2S4O6。
(2)实验步骤
①打开止水夹a和b,从A处向装置内鼓入过量N2,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②用注射器抽取某水样20.00 mL从A处注入锥形瓶;
③再分别从A处注入含m mol NaOH溶液及过量的MnSO4溶液;
④完成上述操作后,关闭a、b,将锥形瓶中溶液充分振荡;
⑤打开止水夹a、b,分别从A处注入足量NaI溶液及含n mol H2SO4的硫酸溶液;
⑥重复④的操作;
⑦取下锥形瓶,向其中加入2~3滴________作指示剂;
⑧用0.005 mol·L-1 Na2S2O3滴定至终点。
(3)数据分析
①若滴定过程中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为3.90 mL,则此水样中氧(O2)的含量为________(单位:mg·L-1)。
②若未用Na2S2O3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水样中O2的含量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要求加入适量的H2SO4使溶液接近中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表示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其中表示的元素属于第三周期的元素的是
A.1s22s1 B.1s22s22p5 C.1s22s22p63s2 D.1s22s22p63s23p64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水解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O+H2O
2OH-+H2CO3 B.NH
+H2O
NH3·H2O+H+
C.HCO3 ̄+H2O CO
+H3O+ D.F-+H2O =HF+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化铵与熟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推断: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用C装置可以快速制取氨气,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
(4)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制氯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可用__________。
(5)用C装置也可以制取Cl2,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其合成装置为
②反应物和产物的部分性质如下表所示: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
苯甲酸 | 249 | 1.265 9 | 微溶于水 |
甲醇 | 64.6 | 0.791 0 | 易溶于水 |
苯甲酸甲酯 | 198 | 1.090 0 | 不溶于水 |
③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如图甲)中加入12.20 g苯甲酸和12.10 mL甲醇。边缓缓摇动边加入3 mL浓硫酸,再加上几粒固体X,装上冷凝管,加热。
步骤二:取下图甲所示冷凝管,在烧瓶上安装图乙所示的装置,利用热水浴加热烧瓶;一段时间后,冷却,将烧瓶中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水洗涤,再用浓碳酸钠溶液洗涤即得粗苯甲酸甲酯。
步骤三:将苯甲酸甲酯重新加入图乙所示装置中,加热,收集一定温度下的馏分,即得纯净的苯甲酸甲酯,质量为8.84 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一中固体X的作用是防止暴沸,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
(4)步骤二中热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分液漏斗中用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碳酸钠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三中收集的馏分温度范围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63~66 ℃ b.197~198 ℃
c.248~250 ℃ d.>250 ℃
(6)本实验中,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获得了如下资料的情况下,利用下面的装置来探究二氧化氮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及反应的机理。
资料:①亚硝酸是一种弱酸,酸性较碳酸酸性强;
②亚硝酸不稳定,很易分解:3HNO2===HNO3+2NO↑+H2O。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U形管中盛满蒸馏水,从b处通入二氧化氮气体,在U形管的B处得到无色气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少量气体进入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中看到有红棕色气体;
③在U形管中盛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从b处通入二氧化氮气体,在U形管的B处也得到无色气体,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少量气体进入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中却看不到红棕色气体;
④将③中B处无色气体通过导管b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将U形管中盛满氢氧化钠溶液,从b处通入二氧化氮时在B处得不到任何气体。
请回答下列各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②中B处得到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③中B处得到的无色气体(单一纯净)是________;只得到该无色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出③中得到的溶液,加入足量稀盐酸,预测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2D(?),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B.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C.以NO和NO2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会产生“浑浊→澄清”现象的是( )
A.X:漂白粉溶液 Y:二氧化硫
B.X:硝酸钡溶液 Y:二氧化硫
C.X:氯化铝溶液 Y:氨气
D.X:偏铝酸钠溶液 Y:二氧化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