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于白磷引起的中毒,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解毒剂,有关反应如下: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uSO4发生了氧化反应 B. 生成1 mol H3PO4时,有10 mol 电子转移
C. 白磷只作还原剂 D.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生产硫酸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原理为:2SO2(g)+O2(g)2SO3(g),反应混合体系在平衡状态时SO3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A、B、C三点时,V(正)=v(逆),在D点时V(正)>v(逆)
B.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一定不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一定温度下,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通人稀有气体,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B.碘酒、牛奶、豆浆、漂白精均为胶体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物质可根据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的导电性分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学习了亚铁盐的性质后,欲探究Fe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HCO3溶液的反应。已知:Fe(OH)2和FeCO3均为白色沉淀,不存在Fe(HCO3)2。实验操作及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 | 试剂 | 操作及现象 | ||
试管(I) | 试管(II) | |||
(试管容积为50 mL) | 实验a | 1.0 mol·L-1 FeSO4溶液 24 mL | 1.0 mol·L-1 Na2CO3溶液24mL | 倾倒完后,迅速用胶塞塞紧试管I的口部,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反应过程中无气泡产生,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放置1.5~2 h后,白色絮状沉淀转化为白色颗粒状沉淀 |
实验b | 1.0 mol·L-1 FeSO4溶液 10 mL | 1.0 mol·L-1 NaHCO3溶液 20 mL | 倾倒完后,迅速产生白色颗粒状沉淀和大量气泡。振荡,经2~4 min后液面上方试管内壁粘附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变成红褐色 |
(1)甲同学认为实验a中白色颗粒状沉淀是FeCO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取少量白色颗粒状沉淀,加入________,发现产生大量气泡。
(2)乙同学推测实验a的白色颗粒状沉淀中还可能含有Fe(OH)2,他将实验a中两种溶液体积均改成15 mL后再进行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能证明Fe(OH)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3)实验b中白色颗粒状沉淀主要成分也为FeCO3,写出生成FeC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实验b中液面上方试管内壁粘附的白色颗粒状沉淀物变成红褐色,主要原因是潮湿的FeCO3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乙同学反思,实验a中含有Fe(OH)2,实验b中几乎不含有Fe(OH)2,对比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 X | Y | Z | 对应过程的反应条件 |
A | SiO2 | Na2SiO3 | H2SiO3 | ①Na2CO3熔融 |
B | NaOH | NaHCO3 | Na2CO3 | ②加热 |
C | N2 | NO2 | HNO3 | ③加热 |
D | C | CO | CO2 | ④灼热炭粉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pH相等、体积相等的盐酸(甲)和醋酸(乙),分别与锌反应,若最后锌全部溶解且放出气体一样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的速率:甲=乙
B.反应所需时间:甲<乙
C.反应开始时,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
D.反应结束时,溶液pH: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32-、[Al(OH)4]-、SiO32-、SO42-、Na+、Fe3+、Mg2+、Al3+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段是OH-与盐酸反应
B. 反应后最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1
C. 原溶液中含有CO32-与[Al(O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D.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OH-、SiO32-、SO42-、[A1(OH)4]-、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