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目前,“低碳经济”备受关注,CO2的产生及有效开发利用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粒子直径在1?10nm之间).①向浓CaCl2溶液中通人NH3和CO2气体制纳米级碳酸钙时,应先通入NH3,后通 入C02.制备纳米级碳酸钙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判断产品中是否含有纳米级碳酸钙的实验方法为
 

(2)-定条件下,C(s)和H2O(g)反应,能生成C02(g)和H2(g).将C(s)和H20(g)分别 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2H20(g)?C02(g)+2H2(g),其相关数 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  容积/L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s)  H2O(g)  H2(g)
 甲 2  T1  2  4  3.2  8
 乙  1  T2  1  2  1.2  3
①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②乙容器中,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H2O(g)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选项字母).
A.=0.8mol/L    B.=1.4mol/L    C.<1.4mol/L    D.>1.4mol/L
③丙容器的容积为1L,T2℃时,起始充入a mol CO2和b mol H2(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转化率大于H2的转化率,则
a
b
的值需满足的条件为
 

④丁容器的容积为1L,T1℃时,按下列配比充入C(s)、H2O(g)、CO2(g)和H2(g),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完全相同的是
 
(填选项字母).
A.0.6mol、1.0mol、0.5mol、1.0mol
B.0.6mol、2.0mol、O mol、O mol
C.1.0mol、2.0mol、1.0mol、2.0mol
D.0.25mol、0.5mol、0.75mol、1.5mol
(3)CO2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甲醚(CH3OCH3).用甲醚燃料电池做电源,用惰性电极电 解饱和K2SO4溶液可制取H2SO4和KOH,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甲醚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②A口导出的物质为
 
 (填化学式).
③若燃料电池通入CH3OCH3(g)的速率为0.1mol?min-1,2min时,理论上C 口收集 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分析:(1)①二氧化碳、氨气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胶体与氯化铵;
②鉴别胶体的常用方法为丁达尔效应;
(2)①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平衡常数k=
c(CO2)?c2(H2)
c2(H2O)
计算;
②随反应进行,物质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较短,故前1.5min水的浓度变化量大于后1.5min水的浓度变化量,据此解答;
③若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2,则二者转化率相等,CO2的转化率大于H2的转化率,则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2;
④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恒温恒容下,改变初始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平衡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完全相同,则为完全等效平衡,起始时固体的量碳的量减小会影响参加反应水的物质的量,故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起始浓度相等,故满足c(H2O)=
4mol
2L
=2mol/L,且n(C):n(H2O)≥1:2;
(3)①甲醚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失去电子,由装置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守恒可知,同时生成氢离子;
②电解池左侧电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水(氢氧根)在正极放电,结合离子交换膜可知,有生成硫酸生成与氧气生成;
③电解池右侧电极连接右侧负极,氢离子在正极放电,结合离子交换膜可知,有氢气、KOH生成,C口收集的气体为氢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氢气的体积.
解答: 解:(1)①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 2++CO2+2NH3+H2O═CaCO3↓+2NH4+
故答案为:Ca 2++CO2+2NH3+H2O═CaCO3↓+2NH4+
②纳米级碳酸钙具有胶体的性质,而鉴别胶体的常用方法为丁达尔效应,所以要判断产品中是否含有纳米级碳酸钙的简单实验方法为丁达尔效应,
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2mol,则:
          C(s)+2H20(g)?C02(g)+2H2(g)
开始(mol):2      4        0        0
转化(mol):1.6    3.2      1.6      3.2
平衡(mol):0.4    0.8      1.6      3.2
平衡常数k=
c(CO2)?c2(H2)
c2(H2O)
=
1.6
2
×(
3.2
2
)2
(
0.8
2
)2
=12.8,
故答案为:12.8;
②3min内水的浓度变化量=氢气的浓度变化量=
1.2mol
1L
=0.6mol/L,随反应进行,物质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较短,故前1.5min水的浓度变化量大于后1.5min水的浓度变化量,故反应进行到1.5min时,H2O(g)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
2mol
1L
-0.6mol/L=1.4mol/L,
故答案为:C;
③若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2,则二者转化率相等,CO2的转化率大于H2的转化率,则CO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2,即
a
b
<1:2,
故答案为:
a
b
<1:2;
④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恒温恒容下,改变初始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平衡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完全相同,则为完全等效平衡,起始时固体的量碳的量减小会影响参加反应水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起始浓度相等,故满足c(H2O)=
4mol
2L
=2mol/L,且n(C):n(H2O)≥1:2,
A.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CO2与H2恰好转化,则c(H2O)=
1mol+1mol
1L
=2mol/L,n(C):n(H2O)=(0.6mol+0.5mol):(1mol+1mol)=1.1:2≥1:2,故A正确;
B.c(H2O)=
1mol+1mol
1L
=2mol/L,n(C):n(H2O)=0.6mol:2mol=0.6:2<1:2,故B错误;
C.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CO2与H2恰好转化,则c(H2O)=
2mol+2mol
1L
=4mol/L≠2mol/L,故C错误;
D.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CO2与H2恰好转化,则c(H2O)=
0.5mol+1.5mol
1L
=2mol/L,n(C):n(H2O)=(0.2mol+0.75mol):(0.5mol+1.5mol)=1:2,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3)①甲醚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失去电子,由装置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根据守恒可知,同时生成氢离子,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3H2O-12e-=2CO2↑+12H+
故答案为:CH3OCH3+3H2O-12e-=2CO2↑+12H+
②电解池左侧电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水(氢氧根)在正极放电,结合离子交换膜可知,有生成硫酸生成与氧气生成,由图可知左侧A口导出的物质为液体,应是H2SO4
故答案为:H2SO4
③电解池右侧电极连接右侧负极,氢离子在正极放电,结合离子交换膜可知,有氢气、KOH生成,C口收集的气体为氢气,反应的甲醚为0.1mol?min-1×2min=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
0.2mol×2×[4-(-2)]
2
=1.2mol,故生成氢气的体积=1.2mol×22.4L/mol=26.88L,
故答案为:26.88L.
点评: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胶体制备与性质、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平衡、等效平衡、电化学等,(2)中④为易错点,学生容易考虑固体不影响平衡移动,忽略起始时固体的量碳的量减小会影响参加反应水的物质的量,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2CO3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物质,某学生拟在实验室中制备Na2CO3.下面是他的制备实验过程:用50mL 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制备Na2CO3溶液.为了防止通入的CO2气体过量,生成NaHCO3,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I)用25mL 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Ⅱ)小心煮沸溶液1~2分钟;
(Ⅲ)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另一半(25mL)NaOH溶液,使溶液充分混合.
(1)在(I)中,刚通入CO2时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而后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Ⅱ)中煮沸溶液的目的是
 

在(Ⅲ)中混合另一半NaOH溶液后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按该同学的设计,第(I)步实验装置如图.
①装置A使用的试剂是
 
(固体)和
 
溶液;
②装置B使用的试剂最好是
 
(选择:水、饱和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作用是
 
,如果不用B装置,最终得到的Na2CO3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保持洁净安全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1)pH<
 
的雨水成为酸雨;向煤中加入适量的
 
,可以大大减少燃煤产物中SO2的量.
(2)对汽车加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以使其中的NO、CO相互反应转化成无毒气体,其原理用化学方程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1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D中产生NaH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请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中溶液的作用
 

(3)当D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备用.为确定固体的成分,各实验小组设计方案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配成1000mL溶液作为样液,其余固体备用):
①方案1:取样液与澄清的Ca(OH)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根据该实验现象,判断能否确定D中固体的成分并说明理由
 

②方案2:取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该实验小组分析现象后认为D中固体存在NaHCO3,其离子方程式是
 
;但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
 

③方案3:甲、乙两同学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样液400mL,用pH计测溶液pH,再水浴加热蒸发至2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
 
,结果表明白色固体中存在NaHCO3.为进一步证明白色固体是否为纯净的NaHCO3,结合甲同学实验,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乙同学:利用仪器测定了固体残留率(残留物=
剩余固体的物质
原始固体的物质
×100%),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根据B点坐标,计算残留固体中NaHCO3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n(NaHCO3):n(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CuO可用作颜料、玻璃磨光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CuO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2)1:1的H2SO4是用1体积98% H2SO4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需要
 

(3)该工艺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气体,该气体是
 
(写分子式),应加以回收处理.
(4)已知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的稳定性比Cu2+差.(2Cu+
H+
Cu+Cu2+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焙烧后固体(假设只含铜的氧化物)中是否含有Cu2O
 

(5)不考虑生产中的损耗,要计算铜粉中Cu的含量,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用文字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T℃时,A、B、C三种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比较大小:
A和B的转化率A
 
B,原因是
 

温度的高低T1
 
T2,判断依据是
 

(3)若其它条件不变,反应进行到(t1+10)min时,A的浓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各元素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相关信息
X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A族,但不属于碱金属
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Z 地壳中含量最多
W W+与Z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请回答:
(1)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X、Z、W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填序号).
①离子键      ②极性键      ③非极性键
(3)X、Z可组成原子个数比1:1的化合物甲,实验室可用甲的水溶液制取Z的单质,若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为3.01×1023,则所得气体产物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4)X、Y、Z、W四种元素可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4的某常见无机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不稳定性,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试从某油脂结构简式,分析它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1)从饱和性分析能发生
 
反应,例如与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从酯的性质分析能发生
 
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写出该油脂的分子式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利用石棉隔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以下工艺不正确的是(  )
A、用石墨作阳极
B、用铁丝网作阴极
C、饱和食盐水从阴极室向电解槽中注入
D、电解前,对粗食盐水进行精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