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 | Sc3+ | Ti3+ | Fe2+ | Cu2+ | Zn2+ |
颜色 | 无色 | 紫红色 | 浅绿色 | 蓝色 | 无色 |
分析 (1)根据该元素的第一至五电离能数据可知,该元素第一二电离能较小,说明容易失去2个电子,即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则为第IIA族元素Ca,据此分析;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与物质熔沸点的关系以及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判断;
(3)化合物(CH3)3N与盐酸反应生成[(CH3)3 NH]+,该过程新生成的化学键为氮与质子氢离子形成配位键;极性分子(CH3)3N和水之间形成氢键,所以溶解性增强;
(4)根据构成晶体的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判断,根据C原子形成的价层电子对数判断;
(5)根据图片知,每个顶点上有1个碳原子,所以顶点个数等于碳原子个数为20,每个顶点含有棱边数=$\frac{1}{2}$×3=1.5,每个面含有顶点个数=$\frac{1}{3}×5$=$\frac{5}{3}$,利用均摊法或根据欧拉定理计算;
(6)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Cu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9,Zn2+离子的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d轨道上有10个电子,故Zn2+ 无色,Sc3+离子的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其d轨道上有0电子,处于全空,故没有颜色,Ni2+离子的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3d轨道上有未成对电子,所以有色离子;
(7)FexO晶体的晶胞结构为NaCl型,所以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O原子,有4个“FexO”,再根据m=ρV计算.
解答 解:(1)由该元素的第一至五电离能数据可知,该元素第一二电离能较小,说明容易失去2个电子,即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已知该元素为第四周期的某主族元素,
则为第四周期,第IIA族元素Ca,其电子排布为2、8、8、2,所以M层有8个电子,则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
故答案为:3s23p6;
(2)在ⅣA~ⅦA中的氢化物里,NH3、H2O、HF因存在氢键,故沸点高于同主族相邻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只有ⅣA族元素氢化物不存在反常现象,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故a点代表的应是第IVA族的第二种元素Si的氢化物,即SiH4,
故答案为:SiH4;
(3)化合物(CH3)3N与盐酸反应生成[(CH3)3 NH]+,该过程新生成的化学键为氮与质子氢离子形成配位键,所以选b,极性分子(CH3)3N和水之间形成氢键,所以溶解性增强,
故答案为:b;化合物(CH3)3N为极性分子且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4)CO2在高温高压下所形成的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该晶体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属于原子晶体,而碳氧键的键长短,所以该晶体的熔点比SiO2晶体高;该晶体中C原子形成4个C-O单键,则C原子含有4价层电子对,所以C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3,
故答案为:高;sp3;
(5)根据图片知,每个顶点上有1个碳原子,所以顶点个数等于碳原子个数为20,每个顶点含有棱边数=$\frac{1}{2}$×3=1.5,每个面含有顶点个数=$\frac{1}{3}×5$=$\frac{5}{3}$,则面数=$\frac{\frac{20}{5}}{3}$=12,
或根据欧拉定理得面数=2+棱边数-顶点数=2+30-20=12,
故答案为:12;30;
(6)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Cu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9,Zn2+离子的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d轨道上有10个电子,故Zn2+ 无色,Sc3+离子的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其d轨道上有0电子,处于全空,故没有颜色,Ni2+离子的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3d轨道上有未成对电子,所以有色离子,故答案为:有;Ni2+的3d轨道上有未成对电子;
(7)FexO晶体的晶胞结构为NaCl型,所以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O原子,有4个“FexO”,再根据m=ρV可知:4×$\frac{56x+16}{{N}_{A}}$g=5.71g•cm-3×(4.28×10-8 cm)3,解得:x=0.92,故答案为:0.92.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空间构型与杂化方式判断、晶胞结构与计算,(7)中计算为易错点、难点,注意识记中学常见晶胞结构,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向100mL 0.1mol•L-1H2SO4溶液中滴加 0.1mol•L-1Ba(OH)2溶液至过量 | B.向100mL 0.1mol•L-1H2SO4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 |
C.向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水 | D.向蒸馏水中通入HCl气体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混合后溶液中c(H+)>c(OH-),则一定有V1<V2 | |
B. | 若V1=V2,则二者混合后的溶液中pH>7 | |
C. | 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 ( F-)>c (H+)>c (Na+)>c( OH-) | |
D. | 二者恰好反应完时,则所得溶液中c(F-)=c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沉淀物 | Fe(OH)3 | Al(OH)3 | Fe(OH)2 | Mg(OH)2 |
开始沉淀pH | 2.7 | 3.8 | 7.6 | 9.4 |
完全沉淀pH | 3.2 | 5.2 | 9.7 | 1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 B. | 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 ||
C. |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 D. |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 |
B. | 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 |
C. |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不接触 | |
D. |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