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相同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比是(  )
A.1:1B.3:2C.2:3D.3:4

分析 设镁和铝的质量都是m,因酸足量,则金属都完全反应,然后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氢气的质量.

解答 解:设镁和铝的质量都是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分别为X、Y,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
 24     2                        54         6
 m     X                       m          Y
$\frac{24}{2}$=$\frac{m}{X}$,$\frac{54}{6}$=$\frac{m}{Y}$,
X=$\frac{m}{12}$,Y=$\frac{m}{9}$,
由计算可知,相同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是3:4.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酸足量,则金属完全反应是解答的关键,解答本题还可以应用关系式法、电子守恒等方法来快速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烧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二氧化碳是“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之一
C.pH在 5.6~7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减小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2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苯甲酸乙酯可用作食用香料.某小组用如下装置制备苯甲酸乙酯反应原理:
(苯甲酸)+C2H5OH$?_{△}^{浓硫酸}$(苯甲酸乙酯)+H2O
产物和部分反应物相关数据如表:
物质苯甲酸乙醇苯甲酸乙酯
熔点/℃122.1-117.3-34.6
沸点/℃24978.3213
实验步骤:
①在B中加入的物质有:12.2g苯甲酸、10mL乙醇、10mL浓硫酸和沸石;
②按图甲安装好仪器,水浴加热,回流2小时;
③冷却后将B中液体与30mL水混合,并分批加入碳酸钠粉末;
④分液,取出有机层并加入适量MgSO4摇匀;
⑤按图乙装置安好仪器,加热精馏④所得有机物,收集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蒸馏烧瓶.
(2)步骤①若加热后才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措施是停止加热,待反应液冷却后,再补加沸石;步骤②采取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便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
(3)步骤③为了预防液体因瞬时放出大量热而飞溅,将有机物与水混合的操作是将B中液体沿器壁缓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4)步骤④分液时除了要用到烧杯,还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使用该仪器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漏;无水MgSO4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5)步骤⑤收集馏分应控制的最佳温度为213℃.
(6)为了提高苯甲酸乙酯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增大乙醇的用量、对③中水层进行再萃取或适当增加浓H2SO4用量(任填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一定温度下,将3mol A和2mol B充入到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 C(g)+D(l),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A):C(B):C(C)=1:2:4.由此推断:
(1)x值等于3.
(2)B平衡时的浓度为0.6mol/L
(3)A的转化率为80%.
(4)以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s).
(5)平衡后与开始时气体压强的最简整数比为21:25.
(6)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的密度一直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现象
向盛有4.0g Na2O2的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剧烈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得到的无色溶液a
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ⅰ.溶液变红
ⅱ.10分种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1)Na2O2的电子式为 它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4OH-+O2↑.
(2)甲同学认为ⅱ中溶液褪色是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H2O2,H2O2与酚酞发生了反应,并实验证实了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试剂MnO2(填化学式),有气体产生.
(3)乙同学查阅资料获悉:用KMnO4可以氧化H2O2 并测定其含量.取20.00mL溶液,用稀H2SO4酸化,用0.002mol•L-1 KMnO4溶液滴定,产生气体,溶液褪色速率开始较慢后变快,至终点时共消耗10.00mL KMnO4溶液.
①实验中,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酸(酸或碱)式滴定管中.
②用单线桥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2MnO4-+5H2O2+6H+=2Mn2++5O2↑+8H2O.
③溶液a中c(H2O2)=0.0025mol•L-1
④溶液褪色速率后阶段变快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Mn2+作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现有一种无色的鲜花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填空.
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K2CO3(填化学式),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Ca(NO32+Na2CO3↓=CaCO3↓+2NaNO3
②若测得原营养液中K+、Cl-的数目之比为2:1,则原营养液是由3种溶质配制成的.
③某同学用氯化钙、硝酸钾、氯化钾配成的营养液中K+、Cl-、NO3的数目之比为2:5:1,则所用硝酸钾和氯化钙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从网上查得如下信息:①钠能在CO2中燃烧.②常温下CO能与PdCl2溶液反应得到黑色的Pd.经过分析讨论,他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时,还原产物可能是碳、也可能是CO,氧化产物可能是Na2CO3.为验证上述推断,他们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欲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装置: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2(能随意控制反应的进行)来证明钠能在CO2中燃烧并检验气态还原产物,所用仪器接口连接顺序为jcdabefg(e与f可颠倒),制取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2)装置连接好后,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点燃酒精灯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F中导管上的止水夹,等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填写装置字母代号及现象)时,再点燃酒精灯,这步操作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3)若装置D的PdCl2溶液中有黑色沉淀,C中有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2═Na2CO3+CO;若装置D的PdCl2溶液中无黑色沉淀,C中有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则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4)后来有一位同学提出,钠的氧化产物也可能是Na2O,因此要最终确定钠的氧化产物是何种物质,还需要检验C中残留的固体是否含有Na2O,为此,他认为应较长时间通入CO2以确保钠反应完,然后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可确定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Na2O,他的实验方案是将残留固体溶于水,在所得水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向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残留固体中含有Na2O,否则不含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A、B、C三种可溶性正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依次增大(按A、B、C的顺序),将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K+、SO42-、NO3-、Cl-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验,三种正盐中还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该离子是 (填字母)D
A.Na+         B.Mg2+     C.Cu2+D.Ag+
(2)三种正盐的化学式分别是:AFeCl3BAgNO3CK2SO4
(3)不需要加入任何试剂就能将上述三种正盐溶液区分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为(填字母)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两种常见金属A(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B(红色金属)分别与两种酸X、Y发生反应,其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D为红棕色气体.
回答以下问题:

(1)D为大气污染物,产生的环境污染有化学烟雾、酸雨(列举两个).
(2)G溶液蒸发、冷却结晶所得产物的俗名是胆矾或蓝矾.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4)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NO2+H2O=2H++SO42-+NO;
(5)6.4gB与过量X溶液(8mol/L、60mL)充分反应后,生成的还原产物有C、D,反应后溶液中所含X为n mol,此时溶液中所含X的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0.2mol.
(6)常温下A与Y的稀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盐W,关于固体W的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无关物质已略去).其中N是红棕色的化合物.
①M由两种化合物组成,其中含有F;将M通入BaCl2溶液,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②若经反应I得到16g固体N,产生的气体M恰好被0.3L 1mol•L-1NaOH溶液完全吸收得溶液1,则反应IV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HSO3-+H2O=2Fe2++SO42-+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