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实验Ⅰ:所示装置可制备氨气 | |
B. | 实验Ⅱ:检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C12 | |
C. | 实验Ⅲ:制取并观察Fe(OH)2沉淀 | |
D. | 实验Ⅳ:吸收SO2 |
分析 A.浓氨水与CaO混合,为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可制备氨气;
B.Fe与负极相连,作阴极,则石墨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
D.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可隔绝空气;
D.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的酸性,则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
解答 解:A.浓氨水与CaO混合,为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装置,可制备氨气,则图中装置可制备,故A正确;
B.Fe与负极相连,作阴极,则石墨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则KI淀粉溶液变蓝可检验氯气,故B正确;
D.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可隔绝空气,则图中装置可制取并观察Fe(OH)2沉淀,故C正确;
D.盐酸的酸性大于亚硫酸的酸性,则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则图中装置不能吸收SO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实验、电解原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向1 L浓度均为0.1 mol•L-1的Ba(OH)2、NaAlO2混合液中加入0.1 mol•L-1稀硫酸 | |
B. | ![]() 向1 L含有0.1 mol•L-1 AlCl3和0.3 mol•L-1 NH4Cl的混合液中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 | |
C. | ![]() 向烧碱溶液滴加明矾溶液 | |
D. | ![]() 向AlCl3溶液滴加过量氨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 | |
B. | “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 |
C. | 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该过程利用了SO2的氧化性 | |
D. | 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 前者pH比后者的大 | 非金属性:S>C |
B | 向淀粉NaI溶液中加入氯水 | 溶液变蓝 | 氧化性:C12>I2 |
C | 向等浓度的KCl、KI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 | 先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D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熔点:氧化铝>铝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丙烯分子有7个σ键,1个π键 | |
B. | 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2杂化 | |
C. | 丙烯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 | |
D. | 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