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COCl2(g)?Cl2(g)+CO(g),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CO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t/s02468
n(Cl2)/mol00.300.390.400.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l2)=0.22 mol•L-1,则反应的△H<0
B.若在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2 molCOCl2、0.60 molCl2和0.60 molCO,
反应达到平衡前的速率:v(正)<v(逆)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 molCl2和0.8 molCO,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小于60%

分析 A.由表中数据可知,6s、8s时氯气的物质的量都是0.4mol,说明6s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氯气的浓度为0.2mol.L,升高温度,到达新平衡,氯气的浓度变为0.22mol/L,氯气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生成氯气的方向移动;
B.恒容绝热密闭容器进行该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发生变化,而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C.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平衡浓度,进而计算平衡常数,再计算此时的浓度商,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大小判断反应进行方向,据此判断反应速率;
D.原平衡等效为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molCl2和1.0molCO,如加入1.0 mol Cl2和0.8 mol CO,相当于在上述等效平衡的基础上减小0.2molCO,平衡在原来的基础上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l2的转化率减小.

解答 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6s、8s时氯气的物质的量都是0.4mol,说明6s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氯气的浓度为0.2mol/L,升高温度,到达新平衡,氯气的浓度变为0.22mol/L,氯气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故A错误;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恒容绝热密闭容器进行该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降低,而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故平衡常数一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平衡时c(Cl2)=0.2mol/L,
             COCl2(g)?Cl2(g)+CO(g)
起始(mol/L):0.5        0        0
转化(mol/L):0.2        0.2      0.2   
平衡(mol/L):0.3        0.2      0.2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frac{0.2×0.2}{0.3}$=0.013,
若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2 molCOCl2、0.60 molCl2和0.60 molCO,此时Qc=$\frac{\frac{0.6}{2}×\frac{0.6}{2}}{\frac{1.2}{2}}$=0.15>0.13,则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达到平衡前v<v,故C正确;
D.原平衡等效为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molCl2和1.0molCO,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frac{1mol-0.4mol}{1mol}$×100%=60%,如加入1.0 mol Cl2和0.8 mol CO,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0.2molCO,平衡在原来的基础上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l2的转化率减小,则Cl2的转化率小于60%,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等效平衡,难度较大,注意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应用,注意D选项中利用等效平衡思想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O3通入KI溶液中发生反应:O3+I-+H+-→I2+O2+H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2O3+2I-+4H+=I2+2O2+2H2O
B.每生成1 mol I2转移电子2 mol
C.O2是还原产物之一
D.该反应能说明O2的氧化性大于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B.蒸发时,待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其烘干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量蒸出气体的温度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反应中,H2O只作氧化剂的是(  )
A.2F2+2H2O═4HF+O2B.2Na+2H2O═2NaOH+H2
C.Cl2+H2O═HCl+HClOD.2H2O$\frac{\underline{\;电解\;}}{\;}$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是(  )
A.若H2O2分解产生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4NA
B.2 L0.5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2NA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D.常温下,1 L 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减慢
C.反应CaCO3(s)=CaO(s)+CO2(g)的△S<0
D.FeCl3与KSCN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KCl溶液,则溶液颜色变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的是(  )
A.硝酸钾和氯化钠B.硫酸钡和碳酸钡C.碳酸钠和碳酸钙D.氧化镁和氧化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目前地球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事件、酸雨的形成、有毒物质的污染等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请回答:
(1)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是大气中含有大量的C(填序号,下同).
A.SO2 B.NO2 C.CO2 D.CO
(2)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紫外线对地球表面辐射的增加,从而使全球皮肤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A.人们大量使用了氟氯烃
B.人们在炼钢时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高炉煤气
C.石油炼制厂排放了大量甲烷、氢气
D.硝酸、硫酸工厂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3)在上世纪6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都相继发生过光化学烟雾事件,并造成数以千计的人员伤亡,光化学烟雾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A.汽油的不完全燃烧 B.大量使用了化肥和农药
C.白色塑料垃圾的漂浮D.金属矿物的冶炼
(4)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BD.
A.改进能源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率
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D.提倡植树种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反应Ⅰ、Ⅱ是不同物质间的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压强如下表:
反应温度压强
80℃1个标准大气压
100℃2个标准大气压
则反应Ⅰ、Ⅱ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  )
A.反应Ⅰ更大B.反应Ⅱ更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