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Fe3+2I===2Fe2+I2;②2Fe2+Cl2===2Fe3+2Cl;③2MnO+10Cl+16H===2Mn2+5Cl2↑+8H2O。

(1)判断上述三个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分子或离子是________。

(2)若某溶液中有Cl和I共存时,为氧化I而使Cl不被氧化,应选用上述反应中的________离子作为氧化剂。


解析: 根据三个反应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nO>Cl2>Fe3>I2。若只氧化I而使Cl不被氧化,只能选Fe3,若选MnO,则Cl、I均被氧化。

答案: (1)MnO (2)Fe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 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 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 g Na2 Cr2O7放入100 mL烧杯中,加30 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 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 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 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D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离水时,水在________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乙烯醇(CH2===CH—OH)不稳定,可自动转化为乙醛。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发生,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有人写出下列几种,其中不可能的是

(  )

 ①CH2===CH2 ②CH3CHO ③

 ⑤HOCH2CH2—O—CH2CH2OH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硫代硫酸钠可做脱氯剂,已知25.0 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 mL(标准状况)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将转化成(  )

A.S2                               B.S

C.SO                             D.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中,水做还原剂的是(  )

A.2F2+2H2O===4HF+O2                             B.SO2+H2O===H2SO3

C.2Na+2H2O===2NaOH+H2↑            D.2H2+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mol氧元素   ②0.25mol氯离子 ③0. 5mol 氢分子  

④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mol

⑤0.1mol水分子中含有NA个质子和NA个电子

⑥0.25mol 氨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约为5.6升。

A. 全部正确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州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

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

B. 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 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 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ΔH=a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s)在O2(g)中燃烧是放热反应

B.S(g)+O2(g)=SO2(g)ΔH=bkJ·mol1,则a<b

C.1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molS(s)与1molO2(g)所具有的能量和

D.16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放出—a/2kJ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