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地煤矸石经预处理后主要含SiO2(61%)、Al2O3(30%)和少量的Fe2O3、FeO及钙镁的化合物等.某实验小组利用其提取Al(OH)3

(1)“酸浸”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2)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和Fe(OH)3
(3)①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CO2(或Na2CO3).②“转化”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或2AlO2-+CO2+3H2O=2Al(OH)3↓+CO32-).

分析 煤矸石溶于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有Al2O3+6H+=2Al3++3H2O、Fe2O3+6H+=2Fe3++3H2O、FeO+2H+=Fe2++H2O,然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为SiO2,向滤液中通入氯气,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Cl-+2Fe3+,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发生的反应为3CO32-+2Al3++3H2O=2Al(OH)3↓+3CO2↑、CO32-+Ca2+=CaCO3↓、Mg2++2H2O?Mg(OH)2+2H+、Fe3++3H2O?Fe(OH)3+3H+,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有NaCl,向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OH)3溶解,其余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到的滤渣II为CaCO3、Mg(OH)2和Fe(OH)3,滤液中含有NaAlO2,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为AlO2-+CO2+2H2O=Al(OH)3↓+HCO3-(或2AlO2-+CO2+3H2O=2Al(OH)3↓+CO32-),然后过滤得到Al(OH)3,滤液II中含有NaHCO3或碳酸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煤矸石溶于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有Al2O3+6H+=2Al3++3H2O、Fe2O3+6H+=2Fe3++3H2O、FeO+2H+=Fe2++H2O,然后过滤,得到的滤渣为SiO2,向滤液中通入氯气,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Cl-+2Fe3+,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发生的反应为3CO32-+2Al3++3H2O=2Al(OH)3↓+3CO2↑、CO32-+Ca2+=CaCO3↓、Mg2++2H2O?Mg(OH)2+2H+、Fe3++3H2O?Fe(OH)3+3H+,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含有NaCl,向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OH)3溶解,其余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到的滤渣II为CaCO3、Mg(OH)2和Fe(OH)3,滤液中含有NaAlO2,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为AlO2-+CO2+2H2O=Al(OH)3↓+HCO3-(或2AlO2-+CO2+3H2O=2Al(OH)3↓+CO32-),然后过滤得到Al(OH)3,滤液II中含有NaHCO3或碳酸钠,
(1)酸浸过程中金属氧化物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主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故答案为:Al2O3+6H+=2Al3++3H2O;
(2)通过以上分析知,滤渣II的成分为CaCO3、Mg(OH)2和Fe(OH)3,故答案为:Fe(OH)3
(3)①水解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转化时需要二氧化碳,在水解是需要碳酸钠、在转化时得到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所以能循环利用的是CO2(或Na2CO3),
故答案为:CO2(或Na2CO3);
②通过以上分析知,转化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或2AlO2-+CO2+3H2O=2Al(OH)3↓+CO32-),
故答案为:AlO2-+CO2+2H2O=Al(OH)3↓+HCO3-(或2AlO2-+CO2+3H2O=2Al(OH)3↓+CO32-).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高频点,此种题型涉及物质性质、实验基本操作,明确物质的性质及每一步发生的反应、基本操作方法是解本题关键,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
A.FB.ClC.AlD.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合物X是一种香料,可采用乙烯与甲苯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RX$\stackrel{NaOH/H_{2}O}{→}$ROH;RCHO+CH3COOR′$\stackrel{CH_{3}CH_{2}ONa}{→}$RCH=CHCOOR′
请回答:
(1)E中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2)C→D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为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3)B+D→F的化学方程式
(4)X的结构简式
(5)对于化合物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能发生水解反应               B.不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C.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         D.能发生银镜反应
(6)写出一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其结构简式为
    ①苯环上有三个侧链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②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 
    ③能使溴水反应而褪色    
    ④1moLF最多能和2molNa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分子结构中没有环的烷烃称为开链烷烃.通式是CnH2n+2(n是正整数),其分子中每减少2个碳氢键,必增加一个碳碳键(它可能是双键或叁键,也可能是环烃),可称为增加了1个不饱和度(用希腊字母Ω表示,又名“缺氢指数”),假如若干烃类分子和烃基的不饱和度如下:
①CH3CH2CH2CH3,Ω=0;②(CH32CH-,Ω=0;③CH2=CHCH2-,Ω=1;④Ω=4;⑤Ω=2;⑥Ω=4.
现有下列烃A、B、C,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烃A的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上碳原子数为9个,其不饱和度Ω=4;
(2)关于烃B的说法错误的是BD(填写编号)
A.有机物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C.B分子的不饱和度Ω=3
D.有机物B与等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只能得到一种产物
(3)烃C的分子式为C8H8,其不饱和度Ω=5,烃C的二氯取代物有3种,与烃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结构简式为C6H5-C2H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七铝十二钙(12CaO•7Al2O3)是新型的超导材料和发光材料,用白云石(主要含CaCO3和MgCO3)和废Al片制备七铝十二钙的工艺如图:

(1)煅粉主要含MgO和CaO;用适量的NH4NO3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该工艺中不能用(NH42SO4代替NH4NO3,原因是加入(NH42SO4会生成CaSO4微溶物,在过滤时会被除去,造成生成的CaCO3减少.
(2)滤液I中的阴离子有NO3-、OH-(忽略杂质成分的影响);若滤液I中仅通入CO2,会生成Ca(HCO32,从而导致CaCO3产率降低.
(3)用NaOH溶液可除去废Al片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4)电解制备Al(OH)3时,电极分别为Al片和石墨,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2Al+6H2O$\frac{\underline{\;通电\;}}{\;}$2Al(OH)3↓+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A、B、D、E、G、J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E、J位于相邻的不同周期,有机化合物均含有E元素.

(1)常见发酵粉、加碘盐、味精及某些食品防腐剂的主要成分都含有金属元素A的离子.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写出E2J4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H2O$\stackrel{一定条件}{→}$CH3CH2OH;其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利用右图装置设计一简单实验证明元素非金属性D>B.甲中应盛放某种弱电解质的溶液,其溶质的化学式为H2S,所通入气体与乙中某强电解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4)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0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并放出Q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l2O7(l)+H2O(l)=HClO4(aq)△H=-QkJ/mol.
(5)G的最简单氢化物溶于水得溶液X,D的氢化物溶于水得溶液Y.常温下,将X、Y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X物质的量浓度(mol•L-1Y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溶液的pH
0.10.1pH=5
0.20.1pH>7
①组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5mol•L-1
②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H4+)>c(Cl-)>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的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NaOH的
体积/mL
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
125.000.0026.11
225.001.5630.30
325.000.2226.31
若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00mol•L-1,则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44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氮是地球上较为丰富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有重要的用途.
(1)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氮气的方法为分馏.
(2)①肼(N2H4)又称联氨,是良好的火箭燃料,NH3和NaClO反应可得到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为NaClO.
②肼被亚硝酸(HNO2)氧化时可生成叠氮酸(HN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HNO2═HN3+2H2O.
(3)叠氮酸(HN3)常用作引爆剂,受到撞击时爆炸分解成常见的两种单质,分解时的化学方程式2HN3=H2↑+3N2↑.
(4)如图是工业上合成硝酸铵的流程图.

上述A、B、C、D四个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和人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
 弱酸化学式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常数 1.8×10-5 4.9×10-10K1=4.3×10-7
K2=5.6×10-11
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NaCN、Na2CO3三种溶液的pH分别为pH1、pH2、pH3,则三者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H3>pH2>pH1
②0.4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2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H+)>c(OH-)(填“>”“<”或“=”,下同)c(CH3COOH)<c(CH3COO-
(2)工业生产中用可溶性的碳酸盐浸取石膏固体,写出浸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SO4+CO32-=CaCO3+SO42-;已知常温时${K}_{sp}(CaC{O}_{3})=2.80×1{0}^{-9}$,${K}_{sp}(CaS{O}_{4})=4.9×1{0}^{-5}$,则此温度下该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c(S{{O}_{4}}^{2-})}{c(C{{O}_{3}}^{2-})}$
(3)雾霾袭城的日子越来越多,其中对雾霾“贡献”较大的物质之一是氮氧化物,CH4催化还原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2
现采集NO2与NO的体积比为1:3的样品,用标准状况下22.4L的CH4处理该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已知生成物全部为气态)并放出1042.8kJ的热量,则△H2=-1160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