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ClO2在二氧化硫和空气混合气体中不易分解爆炸,在吸收塔中挤入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2,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晶体NaClO2•3H2O,
(1)浓度g/L表示1L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多少.160g/LNaOH溶液表示1L氢氧化钠溶液含有160gNaOH.令溶液体积为1L,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利用c=$\frac{n}{V}$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由信息②可知,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据此解答;
(3)根据题目信息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根据流程信息可知,吸收塔内生成NaClO2,一定有ClO2→NaClO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H2O2必定被氧化,有氧气产生,据此书写方程式,温度过高,H2O2容易分解;
(4)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方法,通过过滤得到粗晶体.得到的粗晶体经过重结晶可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
解答 解:ClO2在二氧化硫和空气混合气体中不易爆分解炸,在吸收塔中挤入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2,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晶体NaClO2•3H2O,
(1)浓度g/L表示1L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多少.160g/LNaOH溶液表示1L氢氧化钠溶液含有160gNaOH.令溶液体积为1L,则160gNaOH的物质的量为$\frac{160g}{40g/mol}$=4mol.所以该溶液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frac{4mol}{1L}$=4.00mol/L.
故答案为:4.00mol/L.
(2)由信息②可知,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所以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应是稀释ClO2以防止爆炸,
故答案为:稀释ClO2,防止ClO2分解爆炸;
(3)吸收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因为双氧水受热会分解,所以吸收装置中的温度不能过高,
故答案为:;防止H2O2的分解;
(4)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只能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方法,通过过滤得到粗晶体.所以操作顺序为bed,
故答案为:bed.
点评 本题以学生比较陌生的亚氯酸钠制备为背景,以过氧化氢法制备亚氯酸钠为主线,考察学生阅读题目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浓度概念的理解、对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的运用、有关实验操作和简单实验设计能力考察以及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N2、H2、NH3的百分含量相等 | |
B. | 单位时间,消耗a mol N2的同时消耗3mol H2 | |
C. | 单位时间,消耗a molN2的同时生成3a mol H2 | |
D. | 反应若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
原子半径(10-10m) | 0.74 | 1.60 | 0.53 | 1.10 | 0.99 | 0.89 | 0.75 | 1.43 |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 +2 | +1 | +5 | +7 | +2 | +5 | +3 | |
-2 | -3 | -1 | -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离子符号 | Fe3+ | Fe2+ | Cu2+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 2.5 | 7.0 | 4.7 |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 | 3.2 | 9.7 | 6.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 |
B. | Cu上有气体放出 | |
C. | Mg是负极,电极反应是Mg-2e-═Mg2+ | |
D. | 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g到C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目前工业废气脱硫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石灰法 | |
B. | 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MgCl2获得金属Mg | |
C. | 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等从其熔融盐中置换出来 | |
D. | 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碳在高温下直接将氧化铁还原成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