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已知软锰矿的主要成分是MnO2,闪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现用软锰矿、闪锌矿(含有Fe、Cu、Al等元素杂质)联合制备工业产品MnO2和Zn.

(1)将原料加工成矿粉的目的是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MnO2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金属硫化物生成硫单质,请写出原料矿粉加稀硫酸后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
(3)酸浸液(Ⅰ)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Mn2+、Fe3+、Zn2+、Cu2+、Al3+
(4)酸浸液(Ⅱ)中加入适量Mn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成Fe3+;要检验该离子是否完全转化,正确的操作是:取少量待测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若有特征蓝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Fe2+,转化不完全
(5)电解后产品中的MnO2是氧化产物(填“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若产生的锌为32.5克,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分析 矿粉中加入稀硫酸酸浸,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Mn2+、Fe3+、Zn2+、Cu2+、Al3+等,加入适量锌粉,锌可置换出铜,沉淀物中含有铜等,酸性溶液Ⅱ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可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碳酸盐调节溶液的pH,可促进铁离子、铝离子的水解,可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溶液Ⅳ中含有Mn2+、Zn2+,电解,可生成MnO2和Zn,
(1)根据固体接触面积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2)二氧化锰有较强的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金属硫化物生成硫单质,据此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由以上分析可判断酸浸液(Ⅰ)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
(4)MnO2能够将Fe2+氧化成Fe3+;可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亚铁离子;
(5)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二氧化锰是氧化产物还是还原产物;计算出锌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出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

解答 解:矿粉中加入稀硫酸酸浸,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Mn2+、Fe3+、Zn2+、Cu2+、Al3+等,加入适量锌粉,锌可置换出铜,沉淀物中含有铜等,酸性溶液Ⅱ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可将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碳酸盐调节溶液的pH,可促进铁离子、铝离子的水解,可生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溶液Ⅳ中含有Mn2+、Zn2+,电解,可生成MnO2和Zn,
(1)固体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将原料加工成矿粉的目的是: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MnO2有较强的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金属硫化物生成硫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
故答案为: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
(3)由以上分析可知矿粉中加入稀硫酸酸浸,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Mn2+、Fe3+、Zn2+、Cu2+、Al3+等,
故答案为:Cu2+;Al3+
(4)MnO2具有氧化性,酸性溶液(Ⅱ)中加入适量Mn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成Fe3+
检验亚铁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待测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若有特征蓝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Fe2+,转化不完全,
故答案为:将Fe2+氧化成Fe3+;取少量待测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若有特征蓝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Fe2+,转化不完全;
(5)Mn2+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nO2,则电解后产品中的MnO2是氧化产物;
32.5gZn的物质的量为:$\frac{32.5g}{65g/mol}$=0.5mol,得到0.5mol金属Zn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2=1mol,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故答案为:氧化产物;NA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及计算、离子检验等知识,根据制备流程明确实验目的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原则,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直接尿素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H+向Y极区迁移,Y极周围溶液的pH减小
C.碳电池采用多孔并用触媒层可加快反应速率
D.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NCONH2+H2O-6e-═N2↑+CO2+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将6.5g锌投入200mL某浓度的稀盐酸中,锌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所用稀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水至500mL,求此时氯化锌的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已知下列两个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C2H2(g)+H2(g)?C2H4(g) ①
2CH4(g)?C2H4(g)+2H2(g) ②
已知在降低温度时①式平衡向右移动,②式平衡向左移动,则下列三个反应:(Q1、Q2、Q3均为正值)
C(s)+2H2(g)?CH4 (g)△H=-Q1
C(s)+H2(g)═C2H2(g)△H=-Q2
C(s)+H2(g)═$\frac{1}{2}$C2H4(g)△H=-Q3
Q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Q1>Q3>Q2B.Q1>Q2>Q3C.Q2>Q1>Q3D.Q3>Q1>Q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研究发现,NOx和SO2是雾霾的主要成分.
Ⅰ.NO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已知:N2(g)+O2(g)?2NO(g)△H=+180.50 kJ•mol-1
2CO(g)+O2(g)?2 CO2(g)△H=-566.00kJ•mol-1
(1)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在汽车尾气排气管口采用催化剂将NO和CO转化成无污染气体参与大气循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2CO(g)=2CO2(g)+N2(g)△H=-746.50 kJ•mol-1
(2)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0-15min)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T℃时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5(mol/L)-1;平衡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8mol,平衡将向右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②图中a、b分别表示在一定温度下,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n(NO)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b(填“a”或“b”).
③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n(NO)发生如图2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加CO的物质的量浓度或增大压强.
Ⅱ.SO2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燃煤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键.
(3)用纯碱溶液吸收SO2可将其转化为HSO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2O+2SO2+CO32-═2HSO3-+CO2↑.
(4)如图2电解装置可将雾霾中的NO、SO2分别转化为NH4+和SO42-.物质A的化学式为H2SO4,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O+6H++5e-=NH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称取5.0g胆矾晶体完全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并将所得溶液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阴极增重0.25g.问此时:
(1)阳极上一共产生了多少体积气体(标准状况)?
(2)求电解后的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改变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或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KBrO3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通入少量Cl2,有机相呈橙色氧化性:Cl2>Br2
B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只出现黄色沉淀Ksp(AgI)>Ksp(AgCl)
C向1mL1%的NaOH溶液中加入2mL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mL有机物Y,加热,未出现砖红色沉淀Y中不含有醛基
D已知NaAl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得到固体残留物该固体为NaAl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Ag+、Cu2+与NH3形成配合物时的配位数
B.NaCl的晶格能与MgO的晶格能
C.H-F键的极性与H-O键的极性
D.BF3的键角CS2的键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研究小组探究在加热条件下FeSO4分解的气体产物及相关性质.已知:SO2的沸点为-10℃、SO3的沸点为44.8℃.
Ⅰ.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分解FeSO4生成的气态产物.

(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
(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a→d→e→f→g→b→c.
(3)若观察到装置丙中有无色液体产生,装置丁中溶液变成无色,则 Fe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 $\frac{\underline{\;高温\;}}{\;}$Fe2O3+SO2↑+SO3↑.
Ⅱ.为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将稀盐酸和NaOH溶液分别滴入品红水溶液中.观察到前者溶液颜色变浅,但未能完全褪色,后者溶液颜色几乎不变.
实验2:在滴有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两份品红水溶液中分别通入SO2.观察到前者溶液逐渐褪色,后者溶液很快褪色.
实验3:在两份品红水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小粒Na2SO3固体和NaHSO3固体,前者溶液很快褪色,后者溶液褪色很慢.
(1)由实验1可推测品红水溶液呈碱性.
(2)由实验2、3可推知,使品红水溶液褪色的主要微粒是SO32-(填化学式).
(3)若将SO2通入品红的无水乙醇溶液,试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品红的无水乙醇溶液不褪色.
(4)加热溶有Na2SO3的品红水溶液,发现不能恢复红色,试解释原因Na2SO3溶液中的c(SO32-)大,加热后水解程度增大,但仍无法除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