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硼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硼酸(H3BO3)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会电离产生[B(OH)4]-离子,写出硼酸的电离方程式H3BO3+H2O?B(OH)4-+H+
(2)硼砂化学式为Na2B4O7•l0H2O,生产硼砂时的废渣是硼镁泥,其主要成分是MgO,还含有CaO、Al2O3、Fe2O3、FeO、MnO、B2O3、SiO2等杂质.以硼镁泥为原料制取的七水硫酸镁在印染、造纸和医药等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硼镁泥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硼砂,该反应不是(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滤渣B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黑色固体,则滤渣B除含有Al(OH)3之外还含有的成分有Fe(OH)3、MnO2(填化学式);写出稀硫酸酸浸后的滤液生成B中黑色固体的离子方程式Mn2++ClO-+H2O=MnO2↓+2H++Cl-
③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硫酸镁在温度降低时结晶析出.
④上述操作1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NaBH4-“万能还原剂”,其在酸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会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电子式为H:H.
(4)设计实验证明:非金属性:硼<碳向NaB(OH)4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硼酸,说明碳酸酸性大于硼酸,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硼.

分析 硼镁泥主要成份是MgO,还有CaO、Al2O3、Fe2O3、FeO、MnO、B2O3、SiO2等杂质,加入硫酸,MgO、CaO、Al2O3、Fe2O3、FeO、MnO、B2O3都和硫酸反应,SiO2不与硫酸反应,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加入的NaClO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加MgO调节pH,溶液pH升高,铁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铝离子形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滤渣B含有Fe(OH)3、Al(OH)3、MnO2,蒸发浓缩滤液,趁热过滤,滤渣C为硫酸钙晶体,滤液中含镁离子,除钙后,只剩镁离子,蒸发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镁晶体.
(1)由信息可知为一元酸,H3BO3电离除生成B(OH)4-外还生成H+
(2)①H3B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4O7•lOH2O;
②滤渣B含有Fe(OH)3、Al(OH)3、MnO2,黑色固体为二氧化锰;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加入的NaClO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
③温度较高时硫酸镁不会析出;
④蒸发浓缩滤液,趁热过滤,滤渣C为硫酸钙晶体,滤液中含镁离子,除钙后,只剩镁离子,蒸发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镁晶体;
(3)NaBH4“万能还原剂”,其在酸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会产生一种气体,NaBH4+3H2O+HCl=H3BO3+4H2↑+NaCl;
(4)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解答 解:(1)硼酸电离出四羟基和硼酸根和氢离子,方程式为:H3BO3+H2O?B(OH)4-+H+
故答案为:H3BO3+H2O?B(OH)4-+H+
(2)①H3BO3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4O7•lOH2O,其反应方程式为:4H3BO3+2NaOH+3H2O=Na2B4O7•lOH2O,反应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不是;
②滤渣B含有Fe(OH)3、Al(OH)3、MnO2,稀硫酸酸浸后的滤液生成B中黑色固体为二氧化锰,NaClO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将溶液中的Mn2+氧化成M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ClO-+H2O=MnO2↓+2H++Cl-
故答案为:Fe(OH)3、MnO2;Mn2++ClO-+H2O=MnO2↓+2H++Cl-
③温度较高时硫酸镁溶解度较大,硫酸钙的溶解度较小,温度越高,硫酸钙溶解度越小,可以采用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方法除去硫酸钙,可以防止硫酸镁在温度降低时结晶析出;
故答案为:防止硫酸镁在温度降低时结晶析出;
④蒸发浓缩滤液,趁热过滤,滤渣C为硫酸钙晶体,滤液中含镁离子,除钙后,只剩镁离子,蒸发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镁晶体.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NaBH4“万能还原剂”,其在酸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会产生一种气体,NaBH4+3H2O+HCl=H3BO3+4H2↑+NaCl,生成的氢气电子式为:H:H,
故答案为:H:H;
(4)由H2CO 3制备H3BO3可说明碳酸酸性强于硼酸,进而推知碳的非金属性比硼强,可以用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判断溶液酸性强弱,向NaB(OH)4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硼酸,说明碳酸酸性大于硼酸,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硼,故答案为:向NaB(OH)4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硼酸,说明碳酸酸性大于硼酸,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硼.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为高考常见题型,涉及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对原理与条件控制分析、盐类水解等,关键是对工艺流程理解,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
A.5:3B.5:4C.1:1D.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古代纺织工业中柴草燃烧后形成的灰烬有着重要的用途,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少量氯化钾和硫酸钾等.现从某草木灰样品中提取钾盐,并检验其中的CO32-、SO42-和Cl-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浓缩  ④冷却结晶  ⑤过滤
上述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①②③⑤(填序号).
(2)将制得的少量晶体加水溶解后,分别置于多支试管中.
①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溶液中存在CO32-离子. 也有同学根据上述现象猜测草木灰中含有钾盐是KHCO3,小红认为上述猜测是错误的.理由是草木灰经过柴草燃烧而生成,不可能含有易分解的KHCO3
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SO42-
③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草木灰中的Cl-: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N2(g)+3H2(g)?2NH3(g)△H<0达到平衡,n(H2)和n(NH3)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
A.c点表示NH3生成速率与NH3分解速率相等
B.c点和e点H2的转化率相等
C.平衡后再升高温度,不利于氨的合成
D.d点时:n(H2):n(NH3)=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图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frac{\underline{\;\;△\;\;}}{\;}$Cu2++2NO2↑+2H2O 或3Cu+8H++2NO3-$\frac{\underline{\;\;△\;\;}}{\;}$3Cu2++2NO↑+4H2O;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Au、Pt.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使用H2O2的优点是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Al3+生成沉淀.
(3)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甲:滤渣2$\stackrel{H_{2}SO_{4}}{→}$酸浸液$\stackrel{→}{蒸发、冷却、结晶、过滤}$Al2(SO43•18H2O
乙:滤渣2$\stackrel{H_{2}SO_{4}}{→}$酸浸液$→_{过滤}^{适量Al粉}$滤液$\stackrel{→}{蒸发、冷却、结晶、过滤}$Al2(SO43•18H2O
丙:滤渣2$→_{过滤}^{NaOH溶液}$滤液$\stackrel{H_{2}SO_{4}}{→}$溶液$\stackrel{→}{蒸发、冷却、结晶、过滤}$Al2(SO43•18H2O
上述三种方案中,甲方案不可行,原因是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乙方案更合理.
(4)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mL.滴定反应如下:
Cu2++H2Y2-=CuY2-+2H+
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w=$\frac{cmol/L×b×1{0}^{-3}L×250g/mol×5}{ag}$×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SO42-(填离子符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2)第④步中所用试剂的化学式为Na2CO3
(3)第③步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4)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BaCO3(填化学式).
(5)要完成第 ⑦步操作,应进行中下列哪步操作?AB
A.蒸发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常见的一硝基甲苯有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两种,均可用于合成各种染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和装置制备一硝基甲苯.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数据:
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
甲苯0.866110.6不溶于水,易溶于硝基甲苯
对硝基甲苯1.286237.7不溶于水,易溶于液态烃
邻硝基甲苯1.162222不溶于水,易溶于液态烃
实验步骤:①浓硫酸与浓硝酸按体积比1:3配制混合溶液(即混酸)共40mL;
②在三颈瓶中加入13g甲苯(易挥发),按图1所示装好药品和其他仪器;
③向三颈瓶中加入混酸;
④控制水浴温度约为50℃,反应大约10min,三颈瓶底有大量淡黄色油状液体出现;
⑤分离出一硝基甲苯,经提纯最终得到纯净的一硝基甲苯共15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需要在三颈瓶中加入少许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2)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冷却水从冷凝管的a(填“a”或“b”)端进入.
(3)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使用该仪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液.
(4)分离反应后产物的方案如图2:

其中,操作1的名称为分液,操作2必需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温度计、锥形瓶、牛角管(尾接管)和蒸馏烧瓶、冷凝管.
(5)该实验中一硝基甲苯的产率为77.5%(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D.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向CH3COONa稀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或改变如下条件,$\frac{c(C{H}_{3}CO{O}^{-})}{c(C{H}_{3}COOH)}$一定减小的是(  )
①NaOH固体②NaHSO4固体 ③氯化钠水溶液④CH3COONa固体 ⑤冰醋酸⑥降低温度.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