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Cl→H2

B.

CO2→CO

C.

Fe2O3→Fe

D.

Br→Br2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需要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为还原剂的变化,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HCl→H2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一般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A不选;

B.CO2→CO中,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一般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不选;

C.Fe2O3→Fe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一般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C不选;

D.Br→Br2中,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需要加氧化剂实现,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反应的考查,注意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vv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______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该反应ΔH=206 kJ·mol-1

①在下列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 L恒容密闭反应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则CH4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CO2(g)+2H2O(g) 

ΔH=-802 kJ·mol-1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Z>Y>X>M

  B. XZ2、X2M2、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

  C. 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 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

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

 

B.

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

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

 

D.

固态的氯化钠不导电,熔融态的氯化钠可以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

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用稀硫酸清除铁锈(Fe2O3  

(2)在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变化是( )

A.    B.Al 2 O 3 Al(OH) 3

C.      D.HNO 3 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观察如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是(  )

  A. 1.3mL B. 1.4mL C. 1.5mL D. 1.6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