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298K时,在20.0mL0.20mol•L-1氨水中滴入0.2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为减小实验误差,由图可知滴定时指示剂应选用甲基橙
(填“石蕊”、“酚酞”、“甲基橙”)
②N、M、P三点所示溶液导电能力最强的是P对应的溶液;M点对应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c(NH4+)>c(H+)=c(OH-).
③25℃时,N点c(OH-)为$\sqrt{2}$×10-2 mol/L.

分析 ①该实验是酸滴定碱,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甲基橙变色较明显;
②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N点溶液中溶质为一水合氨、M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P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M点溶液呈中性,再结合电荷守恒判断离子浓度大小;
③N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中Kh=$\frac{{c}^{2}({H}^{+})}{c(N{{H}_{4}}^{+})}$=$\frac{1{0}^{-6}×1{0}^{-6}}{0.10}$=10-11,Kb=$\frac{{K}_{w}}{{K}_{h}}$=$\frac{1{0}^{-14}}{1{0}^{-11}}$=10-3,一水合氨溶液中Kb=$\frac{{c}^{2}(O{H}^{-})}{c(N{H}_{3}.{H}_{2}O)}$.

解答 解:①该实验是酸滴定碱,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甲基橙变色较明显,所以选甲基橙作指示剂,故答案为:甲基橙;
②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N点溶液中溶质为一水合氨、M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P点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N、M、P点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P,所以导电性最强的是P;M点溶液呈中性,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水的电离程度很小,根据电荷守恒得c(Cl-)=c(NH4+),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故答案为:P;c(Cl-)=c(NH4+)>c(H+)=c(OH-);
③N点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中Kh=$\frac{{c}^{2}({H}^{+})}{c(N{{H}_{4}}^{+})}$=$\frac{1{0}^{-6}×1{0}^{-6}}{0.10}$=10-11,Kb=$\frac{{K}_{w}}{{K}_{h}}$=$\frac{1{0}^{-14}}{1{0}^{-11}}$=10-3,一水合氨溶液中Kb=$\frac{{c}^{2}(O{H}^{-})}{c(N{H}_{3}.{H}_{2}O)}$,则c(OH-)=$\sqrt{{K}_{b}.c(N{H}_{3}.{H}_{2}O)}$=$\sqrt{1{0}^{-3}×0.2}$mol/L=$\sqrt{2}$×10-2 mol/L,
故答案为:$\sqrt{2}$×10-2 mol/L.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及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一水合氨电离平衡常数与盐类水解平衡常数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硅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矿石,含铜形态为CuCO3、Cu(OH)2和CuSiO3•2H2O,同时含有SiO2、FeCO3、Fe2O3、A12O3等杂质.以其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步骤1中先加入足量稀硫酸,再加人双氧水.则双氧水参与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H2O2+2H+═2Fe3++2H2O.
(2)步骤②调节溶液pH,可以选用的试剂是BC.(填字母编号)
A.A12O3    B.CuO    C.CuCO3•Cu(OH)2
(3)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Al(OH)3  Fe(OH)3  Fe(OH)2  Cu(OH)2
开始沉淀的pH    3.3    1.5    6.5    4.2
沉淀完全的pH    5.2    3.7    9.7    6.7
则滤液B中含有的阳离子是Al3+、H+、Cu2+
(4)将滤液B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可得到硫酸铜晶体.
(5)硫酸铜也可用硫化铜和氧气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化合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2O2$\frac{\underline{\;\;\;高温\;\;\;}}{催化剂}$CuSO4.取384g CuS在一定条件下和氧气完全反应,若发生2CuS+3O2=2CuO+2SO2和4CuS+5O2=2Cu2O+4SO2两个反应,在所得固体中Cu和O的物质的量之比n(Cu):n(O)=4:a,此时消耗空气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a=$\frac{2}{5}$b-8.(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使用合理的是(  )
A.在容量瓶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并配制溶液
B.用100mL的量筒量取5.2mL的盐酸
C.用托盘天平称取25.2gNaCl
D.用分液漏斗来过滤NaCl溶液中泥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已知:实验室可供选择的用于去除气体杂质的试剂有: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碱石灰(主要成分为NaOH和CaO)

①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铁实验.a装置名称为长颈漏斗,方框B内应选用如图2装置Ⅰ(填“Ⅰ”或“Ⅱ”),选用的除杂试剂为碱石灰(填试剂名称).
②实验室常用36.5%浓盐酸(ρ=1.2g•cm-3)配制稀盐酸,若要配制500mL,0.5mol•L-1稀盐酸,需用量筒取用浓盐酸20.8mL.
③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的转移.实验结束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先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再停止通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实验小组以粗镍(含少量Fe和Cr杂质)为原料制备Ni(NH36Cl2,并测定相关组分的含量.制备流程示意图如图.

已知:①部分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离子浓度为0.1mol•L-1计算)如表所示.
Fe3+Cr3+Ni2+
开始沉淀pH1.54.36.9
完全沉淀pH2.85.68.9
②Ni(OH)2为绿色难溶物.Ni(NH36(NO32、Ni(NH36Cl2均为可溶于水的蓝紫色晶体,水溶液均显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需要配制3.0mol•L-1稀硝酸250mL.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和250mL容量瓶.
(2)步骤(a)中Ni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4(浓)HNO3$\frac{\underline{\;\;△\;\;}}{\;}$Ni(NO32+2NO2↑+2H2O.
(3)步骤(b)首先加入试剂x调节溶液的pH约为6,过滤后再继续加入X调节pH以得到绿色沉淀.
①调节pH约为6的原因是使Cr3+、Fe3+完全沉淀,而Ni2+未开始沉淀
②试剂X可以是C(填标号).
A.H2SO4 B.Ni(OH)2 C.NaOH D.Fe2O3  E.NiO
(4)步骤(c)和(d)中的反应都需要在冰水浴环境下进行,其作用除了可以减少氨水的挥发.还有降低温度以降低产物的溶解度而析出
(5)NH3含量的测定.[已知:Ni(NH36Cl2+6HCl=NiCl2+6NH4Cl]
i.用电子天平称量mg产品于锥形瓶中,用25mL水溶解后加入5mL的6mol•L-1盐酸,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消耗0.500 0mol•L-1 NaOH标准溶液V1mL.
ii.空白试验:不加入样品重复实验i.消耗NaOH标准溶液V2 mL.
①NH3的质量分数为$\frac{(V{\;}_{2}-V{\;}_{1})×10{\;}^{-3}×8.5}{m}$×100%.
②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下列措施中能进一步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有AD(填标号).
A.适当提高称量产品的质量   B.用H2SO4溶液替代盐酸C.用酚酞替代甲基橙    D.进行平行试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I向KI和硫酸混合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迅速反应放出大量气泡,溶液呈棕色.
查阅资料知,反应过程如下:
①H2O2+2KI+H2SO4=I2+K2SO4+2H2O;
②H2O2+I2=2HIO;     ③H2O2+2HIO=I2+O2↑+2H2O
(1)用双线桥法表示过程①电子转移情况:H2O2+2KI+H2SO4=I2+K2SO4+2H2O
(2)上述实验过程②与③中,I2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试判断,酸性条件下HIO、H2O2、O2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H2O2>HIO>O2(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1)根据VSEPR模型判断,下列微粒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一组是B.
A、SO32-和NO2-B、NO3-和SO3
C、H3O+和ClO3-D、PO43-和SO32-
(2)CaF2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下列有关CaF2的表达正确的是bd.
a.Ca2+与F-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
b.F-的离子半径小于Cl-,则CaF2的熔点高于CaCl2
c.阴、阳离子比为2:1的离子化合物,均与CaF2晶体构型相同
d.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因此CaF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②CaF2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Al3+的溶液中,原因是3CaF2+Al3+=[AlF6]3-+3Ca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AlF6]3-在溶液中可稳定存在).
③晶胞中F-的配位数是4,与一个Ca2+等距离且最近的Ca2+有12个.
(3)铜、锌两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第二电离能如表所示
电离能/kJ•mol-1I1I2
7461958
9061733
④写出Cu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104s1
⑤铜的第一电离能(I1)小于锌的第一电离能,而铜的第二电离能(I2)却大于锌的第二电离能,其主要原因是Cu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10,而锌为[Ar]3d104s1,根据洪特规则,铜达到了较稳定状态,所以Cu的第二电离能相对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SO42-、MnO4-、NO3-
B.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Cu2+、SO42-、Cl-
C.pH=1的溶液中:K+、ClO-、S2-、Cl-
D.弱碱性的溶液中:Na+、K+、HCO3-、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mL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A(填编号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    B.洁净纸片上    C.托盘上
(2)滴定时,用0.2000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B(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D.甲基红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便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000mol•L-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97.56%.
滴定次数待测溶液
体积(mL)
标准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
(mL)
滴定后的刻度
(mL)
第一次10.000.4020.50
第二次10.004.1024.00
(5)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偏高.
②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