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1L 1 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是1 mol•L-1
B.物质的量是指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
C.0.5 L 2 mol•L-1的氯化钡溶液中,钡离子和氯离子总数为3×6.02×1023
D.冰水混合物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分析 溶液为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根据n=CV=$\frac{N}{{N}_{A}}$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该题.

解答 解:A.溶液为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则从1L 1 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是1 mol•L-1,故A正确;
B.物质的量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不表示数目,故B错误;
C.0.5 L 2 mol•L-1的氯化钡溶液中,钡离子为1mol,氯离子为2mol,共3mol,个数为3×6.02×1023,故C正确;
D.冰水混合物都有水构成,仅是状态不同,为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的分类等知识,注意把握相关概念以及物质的构成特点,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如图是以Zn和Cu为电极,稀H2SO4为电解质溶液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
实验后的记录:
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Zn2+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流动方向Zn→Cu
④在Cu处产生1.12L H2,则电路中一定有0.1mol电子通过
(1)在卡片上,叙述合理的是③(填序号).
(2)在实验中,甲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原因可能是铜片不纯.
(3)如果把锌片换成石墨,发现电流计指针几乎不能偏转,原因是Cu和石墨都不与硫酸反应,不符合原电池形成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常温下,10.0mL1.0mol/L的H2SO4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所得H2SO4溶液的浓度为0.02mol/L;蒸发浓缩,使溶液的体积变为2.40mL,所得H2SO4溶液的浓度为4.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近年来,在特殊条件下科学家制得了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晶体,该晶体硬度熔沸点都很高,有类似于二氧化硅的结构,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该晶体的微粒为分子
B.1mol该晶体中有2mol共价键
C.该二氧化碳晶体和干冰存在的作用力完全相同
D.一定条件下该晶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Cl(浓)十Mn02$\frac{\underline{\;\;△\;\;}}{\;}$MnCl2+C12↑+2H2O.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无水硫酸铜.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F和G之间(填两个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4)丙同学将4.48L氯气(标准状况下测定)通入到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可制得氧化产物质量14.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反应中CO2的作用与2Mg+CO2═2MgO+C反应中CO2的作用相同的是(  )
A.CO2+2NaOH═Na2CO3+H2OB.CO2+C(红热)═2CO
C.CO2+Ca(OH)2═CaCO3+H2OD.2Na2O2+2CO2═2Na2CO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将一铁粉和铝粉混合物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再分别和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生成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2:1.向混合物与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344L氯气.可使溶液中的40%Fe2+离子氧化.试求原混合物中两金属各是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人体中含量位于前6名的元素依次是:氢、氧、X、氮、钙、磷.根据要求用以上元素完成下列填空:
(1)X是H(写元素符号,下同).能量最高的亚层电子云呈球形的元素有H、Ca.
(2)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的最简氢化物的电子式为;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
(3)能证明C、N、O非金属性递变规律的事实是cd.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b.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
c.NO2、CO2和C3N4中元素的化合价
d.CH4、NH3、H2O三种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4)氮元素的另一种气态氢化物肼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肼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A.2H2(g)+O2(g)═2H2O(g);△H1     2H2(g)+O2(g)═2H2O(l);△H2
B.S(s)+O2(g)═SO2(g);△H1        S(g)+O2(g)═2SO2(g);△H2
C.C(s)+$\frac{1}{2}$O2(g)═CO(g);△H1     C(s)+O2(g)═CO2(g);△H2
D.H2(g)+Cl2(g)═2HCl(g);△H1         $\frac{1}{2}$H2(g)+$\frac{1}{2}$Cl2(g)═HCl(g);△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