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B>D>C | B. | A>C>D>B | C. | C>A>B>D | D. | B>D>C>A |
分析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负极为活泼性更强的金属;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D,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CuSO4溶液中,C极质量增加,则C极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D失去电子,为原电池负极;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CuSO4溶液中,Cu2+移向D极被还原,则D为该原电池的正极,B为负极,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为负极,所以活泼性:A>B;
②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D,则C为正极、D为负极,故活泼性:C<D;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CuSO4溶液中,C极质量增加,说明C极发生还原反应,则C为正极、A为负极,故活泼性:A>C;
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CuSO4溶液中,Cu2+移向D极被还原,则D为正极、B为负极,故活泼性:B>D;
根据分析可知,四种金属的活泼性大小为:A>B>D>C,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金属活泼性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如何从原电池的角度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原电池中,较为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使用催化剂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 |
B. | 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太阳能电池可将光能转变成电能.原电池和电解池可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 | |
C. | 有机高分子合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新材料,聚氯乙烯、有机玻璃、腈纶、酚醛树脂等都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都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 | |
D. |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化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分子设计的思想为合成人类需要的新物质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木炭燃烧:C+O2 $\frac{\underline{\;点燃\;}}{\;}$CO2 | |
B. | 煅烧石灰石:CaCO3$\frac{\underline{\;点燃\;}}{\;}$ CaO+CO2↑ | |
C. | 铁的冶炼: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 |
D. | 电解水:2H2O$\frac{\underline{\;通电\;}}{\;}$2 H2↑+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离子半径:Na+>Mg2+>Al3+>F- | |
B. | 热稳定性:HCl>H2S>PH3>AsH3 | |
C. | 酸性强弱:Al(OH)3<H2SiO3<H2CO3<H2SO4 | |
D. | 碱性强弱:KOH>NaOH>Mg(OH)2>Al(O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醇、乙醛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 |
B. | 9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 |
C. | 乙炔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
D. | 福尔马林除了可用于保存生物标本,也可用于食品的保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 |
B. | 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 |
C. |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 |
D. |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氨水中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 | |
B. | 氢氧化钡溶液跟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OH-+H++SO42-═BaSO4↓+H2O | |
C. | 苯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D. | 25℃、101 kPa时,1 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22.68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OH(l)+3O2(g)═2CO2(g)+4H2O(1)△H=-45.36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B. | 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 |
C. | 丙中的碳碳键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结合 | |
D. | 丁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