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密闭容器中发生:2NO(g)+2CO(g)2CO2+N2(g)△H=-QkJ/mol,已知:c(CO2)随温度(T)、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则:
(1)T1___ T2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T2温度下,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
(3)在温度T3下,在两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
容器编号 | 起始物质的量 | 平衡时物质的量 |
Ⅰ | 2.0molNO,2.0molCO | 1.0molCO2 |
Ⅱ | 4.0molNO,4.0molCO |
①T3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1.0mol NO,1.5mol CO和2.0molCO2,0.5molN2,则反应向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平衡时两容器中CO的转化率:Ⅰ___Ⅱ,容器Ⅰ中反应达平衡后,若要进一步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为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 因为T1温度下先达到平衡,说明反应速率快,温度高 0.025mol/(Ls) 0.5 L/mol 逆 < 增加NO量或降低温度或增大外部压强或缩小容器容积(任一条即可)
【解析】
(1)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温度高低,依据温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解答;
(2)在T2温度下,依据速率公式求算V(CO2),根据速率和计量数关系,计算出V(N2);
(3)①依据表中Ⅰ所给数据,计算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并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1.0mol NO,1.5mol CO和2.0molCO2,0.5molN2,由此计算浓度商,浓度商Qc=c2(CO2)c(N2)/C2(NO)c2(CO),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②Ⅱ和Ⅰ比较,Ⅱ中气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加,相当于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右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还可以采用降低温度或增加NO量或增大外部压强或缩小容器容积,达到进一步提高CO的转化率的目的。
(1)由图可以看出,在T1时先达到平衡,即T1时的反应速率大于T2时的反应速率,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T1大于T2;
本题答案为:> , 因为T1温度下先达到平衡,说明反应速率快,温度高
(2)在T2温度下,V(CO2)= =0.05mol/(Ls), V(N2)= V(CO2)=0.025 mol/(Ls);
本题答案为:0.025mol/(Ls)。
(3)①依据表中Ⅰ所给数据,反应2NO(g)+2CO(g)2CO2+N2(g),平衡常数K=[(1mol/L)2(0.5mol/L)]/[ (1mol/L)2 (1mol/L)2]= 0.5 L/mol, 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1.0mol NO,1.5mol CO和2.0molCO2,0.5molN2,由此计算浓度商, Qc=c2(CO2)c(N2)/C2(NO)c2(CO)= [(2mol/L)2(0.5mol/L)]/[ (1mol/L)2 (1mol/L)2]=2mol/L,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
本题答案为:0.5 L/mol,逆
②Ⅱ和Ⅰ比较,Ⅱ中气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加,相当于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还可以采用降低温度或增加NO量或增大外部压强或缩小容器容积,达到进一步提高CO的转化率的目的。
本题答案为:< ,降低温度或增加NO量或增大外部压强或缩小容器容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应A(g)+B(g) 2C(g)+3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
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20mol·L-1·min-1 B. v(B)=0.30 mol·L-1·min-1
C. v(C)=0.40 mol·L-1·min-1 D. v(D)=0.50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
图甲 图乙
在图甲的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加热回流一段时间,然后换成图乙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冷凝水从________(填“a”或“b”)进,图乙中B装置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
(3)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_____,试剂b是________,分离方法Ⅲ是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得到乙酸乙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甲、乙两人蒸馏产物结果如下: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试解答下列问题:
①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乙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C.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2Fe2++Cl2=2Fe3++2Cl-
D.将通入到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上的溴元素主要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某学习小组用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制备溴单质,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步骤①试剂X可选氯气,一般在通风橱内进行实验
B.残留液中是否含有溴离子,可通过加CCl4萃取后观察下层溶液颜色来确定
C.溶液A中鼓入热空气是利用溴易挥发的特点分离出溴,也可用水蒸气代替
D.NaOH溶液可用饱和Na2CO3或Na2SO3代替
(2)酸化时用硫酸而不用盐酸的原因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结论 |
A | 工业制硫酸中,在矿石处理阶段,将矿石粉碎再煅烧 |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B | 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在B试管中加入MnO2,B试管中产生气泡快 |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
C |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变短 |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
D | 一定条件下:H2(g)+I2(g) 2HI(g)达到反应平衡,缩小体积颜色加深 | c(I2)增大,I2物质的量增多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Y、Z、E、F为英文字母,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I.若Y是一种易溶于水,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则Y和新制氯水主要成分反应生成两种强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 Y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在工业上可以用足量氨水吸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Z的水溶液可以制得某种强酸E。实验室用的浓溶液配制稀E溶液。
①制该稀E溶液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烧杯、____和_____;
②算所需E浓溶液的体积为___mL(保留1位小数)。
II.若Z是淡黄色固体粉末。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由Z和CO2制备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III.若Z是红棕色气体。
(1)试写出Z与水反应制备另一种强酸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2.0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密度为质量分数为的浓F溶液中,得到Z和和均为浓F溶液的还原产物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得到沉淀。则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NH4+、Mg2+、Cu2+、SO42-、SO32-、Cl-、Br-、CO32-中的若干种,离子浓度都为0.1mol·L-1。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某同学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步骤中Ba(NO3)2和HNO3溶液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无影响
B.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C.肯定存在的离子是SO32-、Br-,是否存在Na+、K+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D.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Cu2+、SO42-、CO32-,是否含NH4+另需实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装置①在铁上镀锌,则a为铁,b为锌
B. 装置②的总反应是:Fe+2Fe3+=3Fe2+
C. 装置③的反应实质是电解水
D. 装置④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