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Na2CO3和NaHCO3可作食用碱.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  )
A.Na2CO3溶液可除油污:CO32-+H2O?HCO3-+OH-
B.NaHCO3可作发酵粉:2NaHCO3$\frac{\underline{\;\;△\;\;}}{\;}$ Na2CO3+CO2↑+H2O
C.Na2CO3可用NaOH溶液吸收CO2制备:2OH-+CO2═CO32-+H2O
D.NaHCO3与食醋混用,产生CO2气体:HCO3-+H+═CO2↑+H2O

分析 A.碳酸钠水解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D.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

解答 解:A.碳酸钠水解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CO32-+H2O?HCO3-+OH-,溶液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故A正确;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2NaHCO3$\frac{\underline{\;\;△\;\;}}{\;}$ Na2CO3+CO2↑+H2O,所以可以做发酵粉,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离子方程式:2OH-+CO2═CO32-+H2O,故C正确;
D.NaHCO3与食醋混用,产生CO2气体:HCO3-+CH3COOH═CO2↑+H2O+CH3COO-,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式的拆分,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有水参加的反应中,不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
A.NH4++H2O?NH3•H2O+H+
B.Al3++3H2O?Al(OH)3+3H+
C.CH3COO-+NH4++H2O?CH3COOH+NH3•H2O
D.HCO3-+H2O?H3O++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mol/L CH3COOH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H+)+c(CH3COOH)
B.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c(NH4+ )>c(OH-
C.20ml 0.1mol/L CH3COONa溶液与10ml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c(OH-
D.0.1mol/L NaHCO3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O32-)>c(HCO3- )>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2和+3价铁的硝酸盐的化学性质.
(1)他们测硝酸亚铁溶液的pH常温下小于7,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是Fe2++2H2O?Fe(OH)2+2H+
(2)甲同学欲配制硝酸亚铁溶液,为防止水解,称量一定量硝酸亚铁晶体溶于pH=1的稀硝
酸中,溶液呈深棕色,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放置一段时间,溶液最终呈黄色.
(已知:Fe2+能与NO结合形成深棕色的[Fe(NO)]2+:Fe2++NO?〔Fe(NO)]2+
①液面上方红棕色气体是NO2
②经检验黄色溶液中有Fe3+.检验Fe3+的操作是取少量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含有Fe3+
③最初溶液中生成[Fe(NO)]2+使溶液呈深棕色,最终溶液变黄色的原因是在稀硝酸中Fe2+被NO3-氧化为Fe3+,使c(Fe2+)降低,Fe2++NO?〔Fe(NO)]2+的平衡向左移动,当Fe2+被完全氧化为Fe3+时,溶液由深棕色变为黄色
(3)甲同学继续用所得溶液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及现象
i:往溶液中缓慢通入SO2,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溶液黄色无明显变化
ii:继续通入足量的SO2,溶液变为深棕色,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①步骤i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O3-+3SO2+2H2O=3SO42-+2NO↑+4H+
②甲认为由步骤i的现象得出SO2与NO3-发生了反应,没有与Fe3+发生反应,请判断甲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正确.溶液上方产生红棕色的气体,说明NO3-被还原,溶液没有深棕色出现,说明Fe2+没有被氧化为Fe3+
③步骤ii溶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SO2+2H2O=2Fe2++SO42-+4H+
④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SO2的还原性比Fe2+的强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以烃A或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MLA的路线如下:

已知:R-CH2OH$\stackrel{琼斯试剂}{→}$R-COOH
(1)A的化学式为C4H6,其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2:1,A的名称为1,3-丁二烯,A的链状同分异构体有2种(不包括A).
(2)由F转化为H2MA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1mol有机物F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O244.8L,F有顺反异构,其反式结构简式是
(4)C的结构简式是
(5)E与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聚酯PMLA有多种结构,写出由H2MA制PMLA的化学方程式等.(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常见无机物用途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Na可用于与TiCl4反应得3D打印飞机钛构件所需的原料Ti粉Na具有强还原性
  B明矾可用作净水明矾能杀菌消毒
  C  SO2可用于漂白纸浆  SO2具有强氧化性
  D  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SiO2具有导电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四种常见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试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元素ABCD
性质
结构
信息
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原子的M层有1对成对的p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104sx
有+1、+2两种常见化合价
有两种常见氧化物,其中有一种是冶金工业常用的还原剂
(1)A元素与其同周期相邻两种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用元素符号表示);试解释其原因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元素2p轨道容纳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由大到下的顺序为N>O>C.
(2)B元素的低价氧化物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子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B元素与D元素形成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3)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同主族相邻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低(填“高”或“低”),其原因是晶体类型不同,二氧化碳形成分子晶体,二氧化硅形成原子晶体.
(4)往C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A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先生成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后一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H)2+4NH3=[Cu(NH34](OH)2
(5)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洪特规则.
(6)C晶体的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设C原子半径为r cm,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晶胞中C原子的配位数为12,C晶体的密度为$\frac{16}{\sqrt{2}{r}^{3}{N}_{A}}$g•cm-3(要求写表达式,可以不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活泼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C.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D.含有某元素最高价态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研究如何利用CO、SC2等有重要意义.
(1)用CO可以合成甲醇,已知:
CH3OH(g)+$\frac{3}{2}$O2(g)═CO2(g)+2H2O(l)△H=-764.5kJ•mol-1
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
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1
则CO(g)+2H2(g)?CH3OH(g)△H=-90.1kJ•mol-1
(2)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上述合成甲醇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ac(填写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在一定压强下,容积为VL的容器中充入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醛,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P1小于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V}{a})^{2}$;
③100℃,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P1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通入CO、H2、CH3OH各0.5amol,则平衡向左(填“向左”“不”或“想右”)移动
(4)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和H2O来制备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它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SO2-2e-+2H2O═SO42-+4H+
(5)CaSO3溶液与CaC12溶液混合会生成难溶的CaSO3(Ksp=3.1×10-7),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SO3溶液混合,若混合前Na2SO3溶液的浓度为2×10-3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6.2×10-4mol/L.用Ca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2溶液,然后电解该溶液,电解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该电解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SO3+H2O$\frac{\underline{\;电解\;}}{\;}$Na2SO3+H2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