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把一块生锈的铁片投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里,待铁片完全溶解后,往烧杯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然后过滤,并充分灼烧不溶物,则最终留下的固体是(  )
A.Na2OB.Fe2O3和FeC.Fe2O3D.Fe2O3和NaOH

分析 生锈的铁片含有铁和氧化铁,投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里,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往烧杯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灼烧氢氧化铁生成氧化铁,据此解答.

解答 解:生锈的铁片含有铁和氧化铁,投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里,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往烧杯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灼烧氢氧化铁生成氧化铁,所以最终得到的产物为氧化铁,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性质,明确生铁成分及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氢氧化亚铁具有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
B.萘胺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C.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有机物
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中,错误的是(  )
A.摩尔质量g/molB.气体摩尔体积L/mol
C.溶解度g/10gD.密度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着火时应立即灭火,一般的小火应用湿布、石棉布或沙子覆盖燃烧物,衣服着火时应迅速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
B.沸水中滴加适量的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C.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FeCl3溶液5~6滴,再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
D.当大量氯气泄漏时,用浸润苏打或小苏打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可防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看到一则报道:某造纸厂误将槽车中漂白液(NaCl和NaClO的混合液)倒入盛放饱和KAl(SO42溶液的池中,造成中毒事件.该小组同学为探究中毒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组同学依据漂白液具有漂白消毒的性质,推测漂白液中ClO-具有氧化性.实验如下:
Ⅰ.用pH计检验,漂白液pH>7,饱和KAl(SO42溶液pH<7.
Ⅱ.取10mL漂白液,依次加入Na2SO3溶液和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经检验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Ⅲ.另取10mL漂白液,加入品红溶液,溶液红色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褪为无色.
Ⅳ.再取10mL漂白液,加入品红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酸化后,溶液红色立即变为无色.
①漂白液pH大于7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lO-+H2O?HClO+OH-;②由实验Ⅱ得出ClO-具有氧化性,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ClO-+SO32-=BaSO4↓+Cl-;③对比实验Ⅲ和Ⅳ说明ClO-氧化性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ClO-的氧化性随c(H+)增大而增强.
(2)小组同学依据(1)中的实验,提出:漂白液在酸性溶液中有Cl2生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探究漂白液在酸性溶液中是否能反应生成Cl2
①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入硫酸,不久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
②装置B的作用是用NaOH溶液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③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入饱和KAl(SO42溶液,首先观察到产生大量的白色胶状沉淀,不久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A中加KAl(SO4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lO-+3Cl-+2Al3++3H2O=3Cl2↑+2Al(OH)3↓.
(3)上述实验说明漂白液与酸性溶液混合会产生Cl2.若取10mL漂白液与足量BaCl2溶液混合后,不断通入SO2至过量,在实验过程中可能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无色变黄绿色,最后溶液变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列反应在210℃达到平衡:
PCl5(g)?PCl3(g)+Cl2(g),其△H>0,K1═1        ①
CO(g)+Cl2(g)?COCl2(g),其△H<0,K2═5×104   ②
COCl2(g)?CO(g)+Cl2(g),其△H>0,K3═?③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的表示式,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C
A.c(PCl5)═c(PCl3)═c(Cl2)═1             
B.c(PCl5)═c(PCl3)+c(Cl2)═1
C.c(PCl5)═c(PCl3)c(Cl2
(2)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2×10-5mol•L-1
(3)降低Cl2浓度,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值将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值相等,应采取的措施是A.
A.反应①和反应②同时升高温度             
B.反应①和反应②同时降低温度
C.反应①降低温度,反应②维持2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C.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
Na2O2+CO2(g)═Na2CO3(s)+$\frac{1}{2}$O2(g)△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s)与CO2(g)反应时,放出452kJ热量时,转移电子数为1.204×l023
B.CO的燃烧热为△H=-566kJ/mol
C.CO(g)与Na2O2 (S)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Na2O2(s)═Na2CO3(s)△H=-509kJ/mol
D.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
A.汽油燃烧B.氨气液化C.碳酸钙分解D.浓硫酸稀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